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专诸鱼藏剑刺王僚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08 | 阅读:9378次
历史人物 ► 专诸

专诸鱼藏剑刺王僚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刺杀事件,发生于公元前515年,载于《左传》《史记》等典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专诸鱼藏剑刺王僚

1. 历史背景

吴王僚在位时,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因不满堂兄继位,暗中谋划夺权。楚国的伍子胥逃亡至吴国后,向公子光推荐了勇士专诸,认为其可助成大事。

2. 专诸其人

专诸出身吴国堂邑(今江苏六合),以勇猛忠诚著称。《吴越春秋》形容他“碓颡而深目,虎膺而熊背”,且“善炙鱼”。其母曾以“屈一人之下,必伸万人之上”激励他,暗示刺杀使命。

3. 刺杀计划设计

- 投其所好:公子光知王僚嗜食烤鱼,遂让专诸在太湖学烹鱼技艺三月,以接近王僚。

- 兵器藏匿:将锋利的“鱼肠剑”(传为欧冶子所铸短剑)藏于烤鱼腹中。此剑能“穿铜釜,绝铁砺”,适合突袭。

- 宴席布局:公子光设宴邀请王僚,并在地下室埋伏甲士。王僚虽带重兵赴宴,侍卫“皆持长铍夹道而立”,但未防备菜肴藏险。

4. 刺杀过程

专诸假扮厨师献鱼,跪行至王僚面前时,突然掰开鱼腹抽剑刺击。据《史记》记载,专诸“以匕首刺王僚,铍交于胸”,即王僚卫兵的长矛虽刺中专诸,但其仍成功击杀王僚,专诸当场身亡。

5. 后续影响

- 吴国内政:公子光继位,即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孙武,使吴国崛起为霸主。

- 刺客文化:此事与荆轲刺秦并列先秦著名刺杀案例,后世文人常以“专诸之勇”喻舍生取义。

- 兵器典故:“鱼肠剑”成为后世传奇短剑代称,《梦溪笔谈》考证其名或因“纹若鱼肠”而非形制。

6. 史书记载差异

《左传》仅简单记载“鱄设诸置剑于鱼中以进”,而《吴越春秋》加入更多细节描述。需注意部分情节可能经文学渲染,如“鱼肠剑”的具体形制尚无考古实证。

此事件体现了春秋时期贵族政治的残酷性,也反映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观念萌芽。专诸的行动直接改变了吴国政权结构,为后续吴越争霸埋下伏笔。

文章标签:

上一篇:褒姒一笑失江山 | 下一篇:公子将闾兄弟冤

庄子逍遥游世录

春秋战国庄子

《庄子·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集中体现了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逍遥"。通过对"鲲鹏变化""藐姑射神人""尧让天下"等寓言的阐发,庄子构建了一个

秦灭巴蜀拓疆

春秋战国商鞅

秦灭巴蜀拓疆是战国时期秦国扩张疆域的重要战略行动,对统一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与动因秦国在商鞅变法后国

韩非子著书说难

春秋战国韩非

《韩非子·说难》是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论述游说困境的经典篇章,深刻揭示了战国时期进言献策的政治风险与语言艺术。全文围绕"凡说之难,非吾知之有以说之

孟子仁政天下心

春秋战国孟子

孟子提出的“仁政”思想是其政治哲学的核心,主张以仁爱为本的治国方略,强调统治者应通过道德感化而非武力威慑来赢得民心,进而实现天下归附。这一理

专诸鱼肠剑刺王僚

春秋战国专诸

专诸鱼肠剑刺王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杀事件,发生于春秋末期吴国,记载于《左传》《史记·刺客列传》等文献。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背景与政治

专诸鱼腹藏剑刺王僚

春秋战国专诸

专诸鱼腹藏剑刺王僚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刺客故事,记载于《史记·刺客列传》。这一事件发生在春秋时期的吴国,是吴国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夺取王位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