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景监荐商鞅变法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04 | 阅读:3503次
历史人物 ► 景监

景监推荐商鞅(或称卫鞅)实施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景监是秦孝公的宠臣,他深知秦孝公渴望富国,因此在孝公即位之初向国君推荐了极具改革才能的商鞅。

景监荐商鞅变法

商鞅原是卫国人,年轻时研究刑名之学,曾在魏国担任中庶子,但未受重用。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发布招贤令,商鞅携李悝《法经》入秦。景监通过多次引荐(《史记》记载"四见孝公"),最终促使商鞅获得面见秦孝公的机会。在前两次会面中,商鞅讲述帝道、王道,均未引起孝公兴趣;第三次谈论霸道时,孝公开始关注;第四次详述"强国之术",提出"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的改革主张,终获赏识。

商鞅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

1. 建立军功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2. 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将全国划分为31县;

3. 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改革,允许土地买卖;

4. 颁布《垦草令》,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5. 建立连坐制,"令民为什伍",强化社会控制;

6. 统一度量衡,"平斗桶权衡丈尺"。

变法过程中,商鞅通过"徙木立信"(在国都栎阳城南门立木,承诺搬至北门者赏金)树立政府威信。这些改革遭到甘龙、杜挚等旧贵族反对,但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予以驳斥。经过二十年(前359-前338年)的变法,秦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景监在史书记载中仅出现于推荐商鞅的环节,其生平事迹不详。而商鞅最终因变法触怒贵族,在孝公死后被车裂。但商君虽死,"秦法未败",其法治思想通过《商君书》流传,成为法家思想的重要实践典范。这次变法也体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通过游说实现政治抱负的典型途径,以及秦国"客卿政治"的传统特点。

文章标签:商鞅变法

上一篇:屈原投汨罗自沉 | 下一篇:汉献帝禅让退位

北击匈奴之战

秦朝秦汉

北击匈奴之战是中国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匈奴之间的一系列军事冲突,主要发生在秦汉时期,其中以汉武帝时期的军事行动最为著名。以下是关于北击

秦废止分封制

秦朝陈胜

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推行的中央集权化改革中,废止分封制是强化国家控制的关键举措。这一制度变革深刻影响了中国政治结构两千余年,其背景、措施及影响

景监荐商鞅变法

秦朝景监

景监推荐商鞅(或称卫鞅)实施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景监是秦孝公的宠臣,他深知秦孝公渴望富国强兵

巨鹿之战爆发

秦朝宋义

巨鹿之战是中国秦朝末年的一场关键战役,发生于公元前207年(秦二世三年),是反秦起义军与秦军主力的一次战略性决战。以下是关于此战的详细分析: 1. 历

景监荐商鞅变法

秦朝景监

景监推荐商鞅(或称卫鞅)实施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根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景监是秦孝公的宠臣,他深知秦孝公渴望富国强兵

景监:历史学家

秦朝景监

历史学家是一种独特的职业,他们的工作是研究并记录人类在过去的时间中发生的事件和故事。他们通过阅读史料、文献资料、研究考古发现等多种手段来探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