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屈原投汨罗自沉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04 | 阅读:4671次
历史人物 ► 屈原

屈原投汨罗江自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78年)。作为楚国贵族、政治家和诗人,屈原的死亡与楚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个人遭遇密切相关。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影响及后世纪念等方面展开分析:

屈原投汨罗自沉

1. 历史背景

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年)曾任楚怀王左徒,主张联齐抗秦、推行变法,但因触怒贵族利益遭谗言被流放。楚顷襄王即位后,楚国国力衰微,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楚国濒临灭亡。屈原目睹故国沦丧,悲愤交加,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投汨罗江(今湖南岳阳境内)殉国。

2. 事件经过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被流放期间写下《离》《九章》等作品,抒发忧国之情。郢都陷落后,他辗转至汨罗江畔,留下绝笔《怀沙》,抱石自沉。当地百姓闻讯划船打捞未果,后演变为端午赛龙舟、投粽子的习俗。

3. 史学争议

部分学者对屈原自杀细节存疑,因先秦文献未直接记载其投江。但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均明确提及此事,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进一步佐证。现古发现(如长沙楚简)间接支持屈原的真实性。

4. 文化与精神影响

屈原之死成为中国文人“以身殉道”的象征,其作品开创“楚辞”文体,与《诗经》并称“风”。汉代贾谊、唐代李白等均受其影响。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端午节列为人类非遗,认可其世界性文化价值。

5. 相关扩展

端午节演变:魏晋以后与驱邪避瘟的夏至节融合,加入艾草、雄黄酒等习俗。

历史评价王安石赞其“志洁行廉”,梁启超称其为“中国文学家的老祖宗”。

地域争议:湖南岳阳汨罗与湖北秭归两地均有纪念遗址,反映后世对屈原精神的地域认同。

屈原的悲剧既是个人理想破灭的写照,也折射出战国时代士人在政权更迭中的困境。其爱国情怀与文学成就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符号。

文章标签:屈原

上一篇:厉王专利引暴动 | 下一篇:景监荐商鞅变法

韩非子法家大成

春秋战国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理论以“法、术、势”为核心,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构建。以下从历史背景、思想体系、实践影响等方面

白起战功震天下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前257年),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位列武庙十哲,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具统帅才能的将领之一。其战功之盛,堪称战国时期无人能及。 1. 伊阙之战(

屈原投汨罗自沉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汨罗江自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78年)。作为楚国贵族、政治家和诗人,屈原的死亡与楚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个人遭

西施浣纱惑吴王

春秋战国西施

西施浣纱惑吴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美人计故事,其背景与春秋末期吴越争霸密切相关。以下从史实、传说及文化影响多角度展开分析:一、史实依据与文

屈原投汨罗自沉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汨罗江自沉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悲剧事件,发生在战国末期(约公元前278年)。作为楚国贵族、政治家和诗人,屈原的死亡与楚国的政治动荡及其个人遭

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与悲剧命运

春秋战国屈原

楚国屈原的文学成就与悲剧命运是中国文学史与文化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个案。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一、文学成就的开创性1. 楚辞体奠基者 屈原开创了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