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撰千金方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797次历史人物 ► 孙思邈
孙思邈撰《千金方》:唐代医学的集大成之作
孙思邈(541—682年)是唐代著名医学家、道士,被后世尊称为“药王”,其代表作《备急千金要方》(简称《千金方》)和《千金翼方》是中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之一。《千金方》成书于唐永徽三年(652年),共30卷,收录方剂5300余首,内容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养生等领域,系统总结了唐以前的医学经验,并融入孙思邈的个人实践与创新。
核心贡献与特点
1. “大医精诚”的医德思想
孙思邈在《千金方》首篇《大医精诚》中强调,医者须兼备精湛医术与高尚品德。他提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这一理念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
2. 融合儒释道思想
作为道士,孙思邈将道家养生理论(如“性命双修”)、儒家仁义观念与佛教慈悲精神融入医学。书中收录了导引、服食等养生法,并提倡“食疗为先”的治疗原则。
3. 分类系统的创新
《千金方》按疾病分科编排,如妇科单列“妇人方”,儿科设“少小婴孺方”,开创了医学分类的先河。书中对麻风、脚气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描述具有早期科学观察价值。
4. 方剂学与民间验方的整理
孙思邈广泛收集民间验方,并加以验证改良。例如,用动物肝脏治疗夜盲症(富含维生素A)、常山治疟疾(含抗疟成分)等,体现了经验医学的实用性。
5. 针灸与急救技术
书中详细记载了针灸穴位与操作手法,并强调“阿是穴”的临床应用。此外,对溺水、窒息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的记载领先于时代。
历史影响与后世评价
《千金方》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还传入日本、朝鲜,成为东亚医学经典。宋代林亿校订后,其内容被收入《证类本草》等权威典籍。明代李时珍编撰《本草纲目》时亦多处引用孙思邈的论述。
孙思邈的“预防为主”思想(如“上工治未病”)和重视妇幼保健的理念(妇科、儿科独立成卷)具有现代医学的前瞻性。其著作中对于药材炮制、药物配伍的严谨态度,至今仍是中医临床的重要参考。
文章标签: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