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夏商 >> 详情

九侯女触怒纣王

朝代:夏商 | 时间:2025-06-18 | 阅读:4049次
历史人物 ► 九侯女

关于九侯女的记载主要出自《史记·殷本纪》,该事件反映了商纣王时期暴政与政治斗争的残酷性。以下是基于史料的整理与分析:

九侯女触怒纣王

1. 事件背景

九侯(一说鬼侯)是商朝末期诸侯,其女被选入纣王后宫。据《史记》记载,九侯女"不喜淫",因拒绝参与纣王的行径而触怒纣王。纣王不仅处死九侯女,还将其父九侯施以"醢刑"(剁成肉酱),并迫使其他诸侯分食其肉,以此震慑朝野。

2. 纣王暴政的佐证

此事与史料记载的纣王其他暴行相印证,如:

- 发明"炮烙之刑"残害谏臣

- 囚禁周文王于羑里

- 剖比干观其心

《尚书·牧誓》中周武王列举纣王罪状时,特别提到"牝鸡司晨"(指妲己干政)和"昏弃厥肆祀"(荒废祭祀),暗示后宫与政局的混乱。

3. 政治斗争本质

现代史学界认为,此事可能隐含商末中央与地方诸侯的权力博弈。九侯作为三公之一(与鄂侯、西伯侯并立),其女事件或是纣王削弱诸侯势力的借口。甲骨文中"鬼方"(九侯属地)的记载显示该部族曾与商朝长期对抗,纣王的镇压具有政治针对性。

4. 考古印证

殷墟考古发现大量人祭遗存,其中妇好墓出土的"人牲"与文献记载的酷刑可相互参照。商代后期贵族墓中常见被肢解的人骨,或与"醢刑"记载有关。

5. 文化影响

该事件成为后世暴君形象的典型案例:

- 《吕氏春秋》将其与"桀奔南巢"并提

- 李白《古风》"纣虐与尧仁"的对比

- 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演绎为"九头雉鸡精"情节

需指出的是,周代文献可能存在"妖魔化前朝"的倾向。近年出土的清华简《保训》显示,商周权力更替的复杂性可能远超传统认知,但九侯女事件的基本事实框架仍被学界认可。

文章标签:九侯女

上一篇:慈禧垂帘听政始 | 下一篇:井田制推行农耕

商汤伐夏建商朝

夏商商汤

商汤伐夏建商朝是中国上古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的终结和商朝的建立。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早期国家的权力更替

箕子装疯避纣祸

夏商箕子

箕子是商朝末年的重要贵族,商王文丁之子,纣王的叔父。他因不满纣王的暴政而选择装疯避祸,这一行为在《史记·殷本纪》和《韩非子·喻老》等典籍中均有

太甲悔过伊尹训

夏商伊尹

"太甲悔过伊尹训"是《尚书·商书》中记载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商朝早期权力制衡与德治理念的实践。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始末、政治意义及后世影响等方

九侯女忤纣惨死

夏商九侯女

关于“九侯女忤纣惨死”的史实记载,主要源自《史记·殷本纪》。这一事件反映了商纣王暴政的残酷性,也是商朝灭亡的重要诱因之一。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

九侯女忤纣惨死

夏商九侯女

关于“九侯女忤纣惨死”的史实记载,主要源自《史记·殷本纪》。这一事件反映了商纣王暴政的残酷性,也是商朝灭亡的重要诱因之一。以下是基于史料的分析

九侯女拒淫遭醢刑

夏商九侯女

关于“九侯女拒淫遭醢刑”的记载,主要见于《史记·殷本纪》,是商纣王暴政的典型案例之一。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细节、文化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1. 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