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张骞出使西域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6 | 阅读:2597次
历史人物 ► 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于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38年—前126年、前119年—前115年),是汉朝主动开拓丝绸之路的关键举措。

张骞出使西域

背景与动机:

汉武帝为联合西域大月氏共同抗击匈奴,派遣张骞出使。匈奴长期控制河西走廊,威胁汉朝西北边境,而大月氏曾遭匈奴攻击西迁,汉武帝希望与之结盟形成夹击之势。

第一次出使(前138—前126年):

张骞率百余人从长安出发,经陇西时被匈奴俘虏,羁押十余年。期间娶妻生子,但始终持汉节不失。后逃脱西行,穿越塔里木盆地,经大宛(今费尔干纳盆地)、康居(今哈萨克斯坦南部),最终抵达大月氏。然大月氏已定居妫水(阿姆河流域)安居乐业,无意复仇。张骞返程时再次被匈奴扣押,后趁内乱逃归,仅余2人生还。此行虽未达成军事同盟,但带回了关于西域诸国地理、物产和风俗的一手资料。

第二次出使(前119—前115年):

汉朝经漠北之战重创匈奴后,张骞建议以经贸手段扩大影响力。他率300人使团,携大量丝绸、金币,访问乌孙(伊犁河流域),并分遣副使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帕提亚帝国)等国。此行促成乌孙与汉和亲,并推动西域各国遣使访汉,正式开启官方贸易往来。

历史影响:

1. 丝绸之路的连通:张骞的探索使汉朝与西域建立了稳定联系,丝绸、瓷器、葡萄、苜蓿、胡麻等物产得以交流。

2. 地理认知的突破:明确了天山南北两道及中亚诸国位置,《史记·大宛列传》成为研究西域的珍贵文献。

3. 汉朝的战略延伸:后续设西域都护府(前60年),将西域纳入治理体系,巩固西部边疆。

4. 文化交流:佛教、音乐、绘画等随商队传入中原,中国冶铁技术西传。

争议与细节:

张骞可能并非首个到达西域的中原人,但其系统性记录为后世提供了范式。

部分学者认为他曾在阿富汗地区接触过来自印度的佛教信息,间接促进佛教东传。

张骞的壮举被后世誉为“凿空西域”,其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开拓性视野,奠定了古代欧亚大陆文明交流的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始皇沙丘驾崩 | 下一篇:群英会策划阴谋

张骞出使西域

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于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38年—前126年、前119年—前115年),是汉朝主动开拓丝绸之路的关键举

汉朝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

汉朝汉朝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融与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其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汉匈关系与和亲政策汉初,匈奴势力强大,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

马援南征平定交趾

汉朝马援

马援南征平定交趾是东汉初年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对岭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1. 交趾局势:西汉末至东

光武中兴刘秀起

汉朝刘秀

光武中兴是东汉王朝建立者刘秀(公元前5年-公元57年)开创的历史时期,标志着西汉灭亡后华夏文明的复兴与中央集权制度的重构。这一过程融合了军事征服

张骞出使西域

汉朝张骞

张骞出使西域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发生于汉武帝时期(约公元前138年—前126年、前119年—前115年),是汉朝主动开拓丝绸之路的关键举

张骞西域凿空使

汉朝张骞

张骞西域凿空使是中国古代外交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其历史意义远超单纯的探险活动。根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张骞传》的记载,这次出使蕴含着汉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