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张辽威震逍遥津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5-26 | 阅读:8427次
历史人物 ► 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以勇猛善战、治军严明著称,而“威震逍遥津”是其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战绩之一。此战发生于建安二十年(215年),是曹魏与孙吴之间的一场关键战役,展现了张辽的军事才能与威慑力。

战役背景

215年,孙权曹操西征汉中之际,亲率十万大军北上进攻合肥。当时合肥守军仅七千余人,兵力悬殊。曹操此前留下密令,指示张辽、李典乐进等将领“若孙权至,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张辽果断执行曹操的方略,决定主动出击,以攻代守。

战役经过

1. 突袭震慑

张辽连夜募集八百精锐,次日拂晓突袭孙权大营。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斩杀数十人,连斩二将,直逼孙权麾盖。吴军猝不及防,士气大挫,孙权被迫撤退至高冢躲避。

2. 持续追击

张辽在吴军撤退时继续追击,一度险些活捉孙权。吴军将领陈武战死,宋谦徐盛溃败,吴军陷入混乱。张辽的勇猛使孙权军队闻风丧胆,甚至江东民间流传“张辽止啼”的典故,用以吓唬孩童。

3. 逍遥津阻击战

孙权撤退至逍遥津时,桥梁被曹军破坏。吴将甘宁、凌统拼死护主,孙权纵马跃过断桥才得以逃脱。此战张辽以少胜多,彻底粉碎了孙权的北伐计划。

战役影响

1. 稳定江淮防线:张辽的成功防御使曹魏稳固了江淮地区的统治,孙权此后多年未敢再大规模进攻合肥。

2. 提升张辽声誉:此战后,张辽被曹操加封为征东将军,成为曹魏东南防线的核心将领。后世将其列为“五子良将”之首。

3. 心理威慑:张辽的威名对东吴造成长期心理阴影,甚至影响孙权后续的战略决策。

扩展知识

张辽的统兵特点:他善于激励士气,战前常对士卒慷慨陈词,故部下愿效死力。逍遥津之战中,八百死士的战斗力远超寻常部队。

曹操的密令争议:史料记载曹操的指令存在不同解读,有人认为此战成功得益于张辽的临机决断,而非单纯遵循曹操安排。

与东吴将领的对比:此战中东吴的凌统、甘宁虽表现英勇,但整体指挥协调不足,暴露了孙权在战术层面的缺陷。

张辽威震逍遥津不仅是冷兵器时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更彰显了名将的胆识与统帅能力,其影响深远,直至三国末期仍被世人传颂。

文章标签:张辽

上一篇:刘邦开创大汉基业 | 下一篇:北魏权臣尔朱荣

马超的铁血丹心

三国马超

马超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其“铁血丹心”的形象在历史和演义中均有所体现。结合史实分析如下: 1. 出身与早期经历马超字孟起,扶

刘禅蜀汉兴衰史

三国刘禅

刘禅(207-271年),字公嗣,三国时期蜀汉的第二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史称后主。其统治时期的蜀汉兴衰是三国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以下依据《三国志》等史料

祁山之战定蜀汉

三国蜀汉

祁山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完成"兴复汉室"战略目标而发动的一系列北伐战役中的重要军事行动。从建兴六年(228年)第一次北伐至建兴十二年(234年

魏延:蜀汉虎臣,边境守护者

三国蜀汉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以勇猛善战和戍边功绩著称。他早年跟随刘备入蜀,因战功累迁至牙门将军。刘备夺取汉中后,出人意料地任命魏延为汉中太

张辽威震逍遥津

三国张辽

张辽威震逍遥津 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他以勇猛善战、治军严明著称,而“威震逍遥津”是其军事

张辽的勇猛善战

三国张辽

张辽的勇猛善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引人注目的故事,他以独特的战斗风格、坚毅不屈的意志和惊人的勇气赢得了世人的尊敬。他所展现的英勇事迹,不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