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吴汉灭公孙述势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05 | 阅读:2243次
历史人物 ► 公孙述

吴汉公孙述是东汉初年平定割据势力、完成全国统一的重要战役。公孙述是王莽末年崛起的割据军阀,自称"白帝",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占据益州(今四川及周边地区)。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军攻蜀,最终消灭公孙述政权。

吴汉灭公孙述势

背景方面,公孙述于更始二年(24年)趁乱割据蜀地,利用蜀地地势险要、物产丰富的优势,发展势力。他仿汉制设立百官,修筑宫室,并联络陇右隗嚣等割据势力对抗东汉。刘秀在基本平定中原后,开始了统一西南的军事行动。

吴汉的军事行动包括多个关键战役。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率军攻克荆门,打开入蜀门户。建武十二年春,吴汉接手指挥权,率军围攻成都。公孙述采取坚壁清野策略,派刺客刺杀岑彭等将领。七月,吴汉在广都(今成都双流)大破蜀军。十一月,在成都城外决战中,公孙述重伤身亡。

战术特点体现在:吴汉善用骑兵突击,在成都战役中亲率精兵冲锋陷阵;同时注重后勤补给,在进攻前先确保粮道安全。公孙述则依托地形严防死守,多次利用刺客实施斩首行动。

历史影响深远:此战标志着东汉完成全国统一,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群雄割据局面。战后刘秀实行怀柔政策,妥善安置蜀地降将,派贤能官吏治理蜀地,为"光武中兴"奠定基础。

考古发现佐证:20世纪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织机模型,反映了公孙述时期蜀地手工业的发展水平;郫县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则展现了当时成都平原的农耕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吴汉在此战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但也因屠杀成都降卒而受到非议。这场战役不仅解决了割据问题,也促进了中原与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为东汉王朝的稳定创造了条件。

文章标签:

上一篇:茅焦冒死谏秦王 | 下一篇:曹操临终传位曹丕

汉朝初期诸王乱

汉朝汉朝

汉朝初期诸侯王叛乱是西汉政治格局演变的重要历史事件,主要表现为异姓诸侯王与同姓诸侯王的两次大规模动荡,其根源在于汉承秦制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曹参治国安邦策

汉朝曹参

曹参是西汉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其治国方略主要体现在“萧规曹随”这一核心理念上,即以清净无为、顺应民情的黄老思想为基础,延续萧何制定的政策,稳定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李广难封将军志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西汉名将李广的悲剧性人生经历。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始终未能封侯,最终以自刎结束生命,这一现象

来歙持节抚凉州

汉朝公孙述

来歙持节抚凉州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初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和外交使节

公孙述割据巴蜀

汉朝公孙述

公孙述是东汉初年割据巴蜀地区的军阀,其政权被称为"成家"(25—36年)。作为王莽末年至光武帝统一过程中重要的割据势力,公孙述政权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