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来歙持节抚凉州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8077次
历史人物 ► 公孙述

来歙持节抚凉州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初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和外交使节。他因忠诚勇毅深受刘秀信任,曾多次出使陇右、凉州地区,对稳定西北边疆和瓦解隗嚣割据势力起到关键作用。

来歙持节抚凉州

背景与使命:

1. 凉州的战略地位:东汉初年,凉州(今甘肃一带)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要冲,也是羌胡各族杂居之地。隗嚣割据陇右,一度归附更始政权,后态度摇摆,成为光武帝统一西部的障碍。

2. 持节的政治意义:来歙“持节”出使,代表皇帝权威,具有调度军队、任命官吏的权力,可见光武帝对凉州的重视。

过程与举措:

1. 初次出使(约30年):来歙奉命招抚隗嚣,成功说服其子隗恂入洛阳为质,暂时缓和局势。他以诚信感化陇右豪强,《后汉书》称其“推赤心置人腹中”。

2. 再度抚凉(33年):隗嚣反复叛汉后,来歙二次持节赴凉州,联合马援等将领分化瓦解隗嚣势力,并联络羌族部落,孤立隗嚣。

3. 军事与基建:来歙在凉州期间修筑道路、设立邮驿,加强汉军后勤保障,为后续窦融归汉及吴汉西征奠定基础。

成效与影响:

1. 隗嚣势力的崩溃:来歙的离间策略导致隗嚣部将王遵、牛邯等陆续归汉,加速了陇右平定(34年隗嚣病死,其子隗纯次年投降)。

2. 民族关系的缓和:通过封赏羌族首领、约束汉军纪律,减轻了民族冲突,为此后班超经营西域创造了条件。

3. 个人结局与后世评价:来歙后被公孙述派遣刺客所杀,光武帝追赠他为中郎将,谥号节侯。范晔在《后汉书》中赞其“守死善道,为世规矩”。

延伸知识:

凉州在东汉的治理模式为“护羌校尉”与州郡并置,反映了边疆政策的灵活性。

来歙的抚凉策略体现了东汉“以夷制夷”的边疆思想,后被班超、窦宪等沿用。

资治通鉴》记载来歙临终前仍上书光武帝推荐贤臣,显示其公而忘私的品质。

文章标签:

上一篇:鸿门宴暗藏杀机 | 下一篇:邓艾:智勇双全,魏晋名将

王莽改制兴衰录

汉朝王莽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年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尝试,其兴衰过程折射出理想主义改革在专制皇权与社会现实间的深刻矛盾。 一、改制的历史背景 1. 西汉末年的社会

七国之乱席卷诸侯

汉朝刘邦

七国之乱是西汉初年一场规模浩大的诸侯王叛乱,发生于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联合楚、赵、济南、淄川、胶西、胶东等六国发动反

来歙持节抚凉州

汉朝公孙述

来歙持节抚凉州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初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和外交使节

伏生传《尚书》救经

汉朝董仲舒

伏生传《尚书》救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史上的重要事件,体现了秦汉之际儒生护佑典籍的崇高精神。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和相关扩展: 一、伏生其人及

来歙持节抚凉州

汉朝公孙述

来歙持节抚凉州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东汉初年,具有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意义。来歙(?—35年),字君叔,南阳新野人,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重要将领和外交使节

公孙述割据巴蜀

汉朝公孙述

公孙述是东汉初年割据巴蜀地区的军阀,其政权被称为"成家"(25—36年)。作为王莽末年至光武帝统一过程中重要的割据势力,公孙述政权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