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史思明叛朝廷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18 | 阅读:8561次
历史人物 ► 史思明

史思明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将之一,其叛乱行为对唐朝统治造成严重冲击。以下是关于史思明叛乱的史实分析及相关背景:

史思明叛朝廷

1. 早年经历与崛起

史思明(703—761年),原名史窣干,营州(今辽宁朝阳)人,突厥族。早年与安禄山同为互市牙郎(边境贸易中介),后因骁勇善战被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提拔为偏将。安禄山任平卢节度使后,史思明成为其心腹,累迁至平卢兵马使,逐渐掌握军权。

2. 参与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唐时,史思明作为主力将领攻占河北、河南多地,为叛军前期胜利立下大功。757年安禄山后,其子安庆绪继位,但史思明因权力斗争一度降唐,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然而唐朝对其猜忌未消,史思明遂于758年再度反叛。

3. 自立为帝与败亡

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兼并其部众,自立为“大燕皇帝”,改元顺天。他继续率军南下,攻陷洛阳,威胁关中。但其统治残暴,内部矛盾尖锐。761年,其子史朝义发动兵变,史思明被绞杀,叛军势力逐渐瓦解。

4. 叛乱的影响

- 军事层面:史思明的反复叛降消耗唐朝国力,导致藩镇势力坐大,中央权威衰落。

- 经济破坏:河北、河南等核心经济区长期战乱,人口锐减,漕运中断,加剧唐朝财政危机。

- 民族关系:叛乱中大量胡人被牵连,唐朝对边疆胡人的信任度下降,民族政策趋于保守。

5. 史学评价

史思明与安禄山的叛乱被视为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事件。其军事才能虽受认可,但反复无常的性格和暴虐统治加速了叛军内部分裂。后世常将其与安禄山并称“安史”,作为叛乱者的代名词。

关于史思明的记载主要见于《旧唐书》《新唐书》与《资治通鉴》,其叛乱反映了唐朝中期节度使权力膨胀、中央控制力衰退的结构性问题。

文章标签:

上一篇:薛举金城起兵反隋 | 下一篇:吴越归顺北宋献地

李辅国擅权干政

唐朝李辅国

李辅国是唐肃宗、唐代宗时期著名的宦官权臣,其擅权干政是唐朝中后期宦官专权的典型案例,对唐朝政治生态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其擅权过程的详细

唐宪宗平定淮西

唐朝唐宪宗

唐宪宗平定淮西是唐朝中晚期中央政权削藩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长期割据,对抗朝廷,宪宗在李愬等将领的辅佐下最终

李贺诗鬼奇才

唐朝李贺

李贺作为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以其诡谲奇绝的诗风和"诗鬼"的称号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创作与短暂人生(790-816)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篇章之一

大唐名相姚崇

唐朝姚崇

大唐名相姚崇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位列“开元名相”之首,对“开元盛世”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对其生平与贡献展开分析: 一、生平与仕途

史思明覆灭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史思明原

史思明祸乱盛唐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叛乱对盛唐由盛转衰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他的祸乱行为及其历史影响: 1.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