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唐朝 >> 详情

史思明覆灭记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7-26 | 阅读:9407次
历史人物 ► 史思明

史思明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史思明覆灭记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

史思明原名窣干,突厥族人,早年与安禄山同为唐朝边将,深得信任。安禄山起兵反唐后,史思明被委以重任,成为叛军核心将领。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史思明攻占河北多地,配合安禄山进攻洛阳、长安。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继位,但内部矛盾加剧,史思明逐渐自立。

2. 降唐与再度反叛

758年,唐朝联合回纥军队围攻安庆绪,史思明见形势不利,假意归顺唐朝,被唐肃宗封为归义王、范阳节度使。但他暗中积蓄力量,次年(759年)再度反叛,斩杀安庆绪并吞并其部众,自立为“大燕皇帝”,定都范阳(今北京),继续与唐朝对抗。

3. 军事拉锯与内部危机

史思明军事能力突出,曾多次击败唐军,但叛军内部矛盾深重。其长子史朝义骁勇善战,却因性格谨慎不受史思明信任。史思明偏爱幼子史朝清,意图废长立幼,导致将领离心。此外,叛军统治区经济崩溃,民心涣散,削弱了其长期作战的基础。

4. 兵变

761年,史思明在洛阳西北的邙山之战中大败唐军,乘胜西进,命史朝义为前锋攻打陕州(今河南陕县)。史朝义屡攻不克,史思明怒斥其无能,扬言要处死他。部将骆悦等人怂恿史朝义先发制人。同年三月,史思明在鹿桥驿(今河南偃师)遭亲信将领周子俊、许叔冀等人袭击,被缢杀,其政权迅速瓦解。

5. 后续影响

史思明死后,史朝义继位,但叛军分裂加剧。763年,在唐军与回纥联军的夹击下,史朝义兵败自杀,安史之乱终于平定。史思明的覆灭标志着叛军失去核心,加速了乱局的终结。唐朝虽获胜,但中央集权严重削弱,藩镇割据局面形成,为晚唐政治埋下隐患。

扩展知识

军事策略:史思明擅长骑兵突袭,其“诱敌深入,围而歼之”的战术在邙山之战中表现突出。

民族背景:史思明的突厥身份反映了唐朝边疆将领的胡化倾向,这也是安史之乱爆发的深层原因之一。

历史评价:史思明与安禄山并称“安史”,其叛乱虽短暂动摇了唐王朝,但其统治缺乏稳固的政权基础,最终因内部倾轧而崩溃。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末天下大乱 | 下一篇:李璟败于后周

阎立本帝王图卷

唐朝阎立本

《阎立本帝王图卷》是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创作的绢本设色人物画作品,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该画作以历代帝王为主题,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及其侍从的

唐蕃和亲文成入藏

唐朝松赞干布

唐蕃和亲文成入藏是唐朝与吐蕃之间一次重要的政治联姻,对中原与吐蕃的关系、文化交流及边疆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

李煜词帝的哀愁

唐朝李煜

李煜(937—978),南唐后主,史称“词帝”,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悲剧色彩的君主词人。他的词作以亡国后的哀愁为核心,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交织,形

史思明覆灭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史思明原

史思明覆灭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安史之乱的重要叛军首领之一,其覆灭过程与安史之乱的全局密切相关。以下是其覆灭的主要经过及相关历史背景: 1. 史思明崛起与叛乱史思明原

史思明祸乱盛唐衰

唐朝史思明

史思明是唐朝中期安史之乱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叛乱对盛唐由盛转衰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他的祸乱行为及其历史影响: 1. 安史之乱的爆发与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