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晋国始封于唐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4 | 阅读:1046次
历史人物 ► 晋国

晋国始封于唐这一历史事件,是周代分封制度的重要体现,涉及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与宗法制度。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

晋国始封于唐

一、分封背景与时间

1. 周成王时期:据《史记·晋世家》记载,晋国始封于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1世纪),属于西周早期"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典型案例。唐叔虞作为周成王之弟,受封于唐地,《左传·昭公元年》载"唐叔受之,以处参虚"。

2. 桐叶封唐典故:汉代《说苑》记载了"桐叶封弟"的故事,虽带有传说色彩,但反映了周王室对血缘宗亲的重视。现古发现的西周窖藏青铜器铭文(如晋侯稣钟)证实了早期晋侯的世系。

二、地理与名称演变

1. 唐地位置唐国故地在今山西翼城、曲沃一带,陶寺遗址周边地区。2007-2010年发现的翼城大河口墓地,出土带有"唐"字铭文的青铜器,为唐国地理位置提供了实物证据。

2. 国号变更:唐叔虞之子燮父继位后改国号为"晋",《竹书纪年》载"(周康王)九年,唐迁于晋",可能与迁都至晋水流域(今太原境内)有关。清华简《系年》第三章也提及此事。

三、政治与文化意义

1. 战略地位:晋国地处汾河谷地,扼守戎狄南下的要冲。《国语·晋语》称"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其分封目的在于巩固西周北部边疆。

2. 宗法制度体现:唐叔虞作为"姬姓宗室"受封,遵循"天子,诸侯立家"的分封原则。西周金文中常见周王对晋侯的赏赐记载(如晋侯僰马壶),体现宗法纽带。

3. 文化融合:晋国统治区域内包含戎狄与华夏族群,《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分封时授予"怀姓九宗",显示周人对当地土著势力的怀柔政策。

四、考古发现佐证

1. 天马-曲村遗址:上世纪90年代发掘的晋侯墓地,发现9组19座晋侯及其夫人墓葬,出土带"晋侯"铭文的青铜器(如晋侯鸟尊),时间跨度从西周早期到春秋初期。

2. 文字记载印证:《诗经·唐风》反映早期晋地风俗,《清华简》等多批战国竹简补充了传世文献缺失的细节。

五、后续历史影响

晋国在西周晚期成为重要诸侯国,春秋时期发展为霸主。其始封时的政治安排(如"职官五正"制度)影响了后期晋国官僚体系发展。《韩非子·难一》所言"桐叶封弟"的典故,也成为后世讨论君主信用的典型案例。

这一分封事件不仅奠定了晋国600余年基业,更体现了周初分封制"授民授疆土"的特点,其历史细节通过文献与考古的互证不断得到丰富。

文章标签:晋国

上一篇:王亥服牛助农耕 | 下一篇:张仪巧舌破六国联盟

南宫括征讨东国

西周南宫括

南宫括征讨东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军事行动之一,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和青铜器铭文(如《小盂鼎》等)的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叙述:

召公奭分治陕州

西周周公

召公奭分治陕州一事源于西周初年的政治格局调整。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武王灭商后推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其弟召公奭(姬奭)因功受封于

周公黑齿之事迹

西周周公

周公黑齿,即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旦,因其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关于“黑齿”这一记载,现存史料中并无明确史实依据,但结

穆王西征会王母

西周周朝

“穆王西征会王母”的故事源于中国古代文献《穆天子传》,讲述了西周第五位君主周穆王远征西部时与西王母相会的传说。这一事件融合了历史、神话与文化

秦灭东周王室衰

春秋战国晋国

秦灭东周王室衰落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政治、军事、社会多方面的因素。东周王室自平王东迁洛邑后,实际控制力已大幅衰退,逐渐沦为诸侯争霸的象

晋国曲沃代翼开乱

西周晋国

晋国“曲沃代翼”是春秋初期晋国内部发生的一场持续数十年的权力争夺战,曲沃系(小宗)最终取代翼城系(大宗)成为晋国正统。这一事件开创了诸侯国内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