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南宫括征讨东国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31 | 阅读:2871次
历史人物 ► 南宫括

南宫括征讨东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军事行动之一,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和青铜器铭文(如《小盂鼎》等)的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叙述:

南宫括征讨东国

1. 背景与目的

西周成王时期(约前1042—前1021年),周公旦平定“三监之乱”后,东方的殷商残余势力(如东夷、淮夷)及原商朝属国仍频繁叛乱。南宫括(又称南宫适)作为周王室重要将领,奉命征讨东国(今山东、苏北一带),旨在巩固周王朝对东方新征服区域的控制。

2. 军事行动特点

- 联合征伐:南宫括可能与其他将领(如太公望后代)协同作战,体现西周“分封协作”的军事模式。

- 青铜器佐证:《小盂鼎》铭文提到“伐鬼方”,虽非直接记载南宫括,但反映了同期周人对东方部族的长期征伐。

- 战略意义:此战为后续齐、鲁等诸侯国在东方的分封奠定基础,削弱了东夷对周王畿的威胁。

3. 人物与职务

南宫括为“文王四友”之一,属西周开国重臣。其身份可能是“南宫氏”始祖,掌管王室兵器铸造(《周礼》称“司甲”),故征伐中可能统筹武器补给。

4. 延伸知识

- 东国范围:西周“东国”包括商旧都奄(今曲阜)、蒲姑(今博兴)及淮夷部落,地理上涵盖黄河下游至淮河流域。

- 后续影响:成王后期设立“东都洛邑”并迁殷遗民,部分源于此次征伐后的管控需求。

- 争议点:有学者认为南宫括征东国与周公东征为同一事件的不同表述,但多数史料将其视为周公还政成王后的单独行动。

此役展现了西周早期以军事手段巩固分封制的特点,同时凸显了南宫括作为王室核心成员在周初政局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标签:

上一篇:祖甲改制革新 | 下一篇:三家分晋之变

吕尚谋伐纣大计

西周周文王

吕尚谋伐纣大计的史实与战略解析 吕尚(即姜子牙)作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要谋臣,在伐纣灭商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战略谋划和军事部署奠定了周朝

周文王兴周伐纣

西周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兴周伐纣是商周之际的关键历史事件,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的基础。以下从历史背景、文王策略、伐纣过程及影响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

犬戎破镐京之变

西周镐京

犬戎破镐京之变是中国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衰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直接导致西周统治的终结,周平

膳夫克铸鼎记事

西周井田制

“膳夫克铸鼎”指的是西周时期一件名为“膳夫克鼎”的青铜器,其铭文记录了名为“克”的膳夫(掌管王室饮食的职官)受周王赏赐并铸鼎纪功的事迹。该鼎

南宫括征讨东国

西周南宫括

南宫括征讨东国是西周初年重要的军事行动之一,主要见于《史记·周本纪》和青铜器铭文(如《小盂鼎》等)的记载。以下是基于史实和考古发现的综合叙述:

南宫括佐周灭商

西周南宫括

南宫括是西周初年的重要人物,其事迹在《尚书》《史记》等文献中均有记载。他是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重臣,在灭商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以下从多个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