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范雎远交近攻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5-28 | 阅读:5368次
历史人物 ► 远交近攻

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是中国古代极具战略意义的外交军事策略,成形于战国时期的秦国。这一策略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核心内容:

范雎远交近攻

1. 战略核心

范雎认为,秦国应当优先攻占邻近的韩、魏等弱国,巩固自身实力;同时与远方的强国如齐国保持外交友好,避免多线作战。这种策略有效避免了“四面树敌”的风险,集中力量逐步扩张。

2. 实施背景

战国中期,秦国虽强,但面临六国“合纵”压力(如苏秦倡导的六国抗秦联盟)。范雎入秦后,向秦昭襄王指出此前魏冉等人“越韩魏而攻齐”的战略错误,认为远征会消耗国力且难以巩固战果。

3. 具体实践

- 分化六国:秦国通过外交手段拉拢齐国,使其在秦攻赵、楚时保持中立。

- 逐步蚕食:先灭西周、东周(并非朝代周,而是战国小国),再破韩魏,削弱赵国长平之战便是此策略的军事体现)。

- 巩固成果:每占一地即设郡县,避免重复争夺。

4. 历史影响

- 为秦始皇统一奠定基础,后世如汉唐的多项对外政策也受此影响。

- 成为地缘政治学的早期范例,现代国际关系中“拉拢次要敌人、打击主要对手”的思路与之相似。

5. 局限性

过度依赖武力扩张可能导致后方不稳(如秦灭楚时曾因兵力分散暂败),且远交对象可能反噬(如齐最后仍被秦灭)。

范雎的“远交近攻”不仅是一种战术,更体现了“分步走”的整体战略思维,其核心逻辑至今仍被研究和借鉴。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始皇一统天下之路 | 下一篇:汉朝与罗马通商

吕不韦献《吕氏春秋》

秦朝吕不韦

吕不韦献《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政治与思想文化领域的重要事件。作为秦国权相,吕不韦组织门客编纂此书,试图融合诸子百家学说,为秦的统一事业提供理

秦开凿灵渠

秦朝灵渠

秦开凿灵渠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由秦始皇时期为统一岭南地区而修筑。灵渠位于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全长约37公里,连接湘江与漓

秦灭燕国之战

秦朝燕国

秦灭燕国之战是秦国统一六国过程中的关键战役之一,发生于公元前226年至公元前222年。这场战役标志着燕国的灭亡,并加速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以下是战

阿房宫兴建

秦朝阿房宫

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宫殿建筑群,始建于秦始皇时期(前221—前210年),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郊。其兴建背景、规模及历史意义体现了秦代统一后的国

范睢远交近攻之策

秦朝远交近攻

范睢的“远交近攻”之策是战国时期秦国对外扩张的核心战略,其历史背景、实施过程及影响如下: 一、历史背景1. 秦国战略困境:战国中后期,秦国虽经商鞅

范睢远交近攻策

秦朝远交近攻

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是战国时期秦国统一六国的重要战略方针,其核心在于通过外交与军事手段相结合,逐步瓦解对手。这一策略的实施对秦国最终完成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