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何休注春秋公羊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5-29 | 阅读:6691次
历史人物 ► 董仲舒

何休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尤其以注解《春秋公羊传》而著称。他的《春秋公羊解诂》是现存最早的完整《公羊传》注解,对后世公羊学的发展影响深远。何休的注解不仅阐发《公羊传》的微言大义,还结合了汉代的政治思想和社会背景,形成了独特的学术体系。

何休注春秋公羊

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主要特点如下:

1. 阐发“微言大义”

《春秋》以隐晦的笔法记录历史,公羊学认为其中蕴含孔子的政治理想。何休进一步发挥“大一统”“三世说”“通三统”等理论,强调王者受命于天、以礼治国的重要性。例如,他提出“三世异治”说,即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渐进政治理想,影响后世康有为等维新派。

2. 融合谶纬与今文经学

东汉谶纬盛行,何休的注解也吸纳部分谶纬思想,如以灾异现象附会政治得失。他还继承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强调天象变化与人世治乱的关联。

3. 捍卫今文学派立场

汉代经学分今古文两派,何休是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他严格区分《公羊传》(今文)与《左传》(古文),批评古文经学过于侧重史实而忽视义理。

4. 系统化春秋条例

何休总结《公羊传》的阐释规则,归纳出“五始、七等、六辅、二类”等条例,使公羊学的诠释更具系统性,影响后世注经方法。

5. 政治思想的投射

何休身处东汉末年衰世,其注解隐含对时政的批判。如借“大一统”强调中央集权,讽喻宦官外戚专权;通过“讥世卿”反对豪族垄断仕途,反映汉代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此外,何休的学术受到郑玄等古文学家的质疑,但唐代徐彦为其作疏,清代常州学派(如庄存与、刘逢禄)复兴公羊学,均以何休注解为重要依据。近代龚自珍、魏源、康有为更利用其“三世说”推动变法,足见其思想的持久影响力。何休的《春秋公羊解诂》不仅是经学著作,也是理解汉代思想史的关键文本。

文章标签:公羊

上一篇:秦朝驰道驿站制 | 下一篇:蒋干盗书中计

班固撰《汉书》传世

汉朝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史之一,也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王朝自汉高祖刘邦建立(公元前206年)至王莽篡汉(公元8年)共230年的历史

韩信胯下成大将

汉朝韩信

韩信胯下成大将典故源于西汉开国功臣韩信年轻时的经历,展现了其隐忍与谋略并重的特质,对研究秦汉之际的社会环境和人物性格具有典型意义。据《史记·淮

陈万年教子谄媚

汉朝黄霸

陈万年教子谄媚的故事出自《汉书·陈万年传》,是汉代史书中记载的一则著名典故,反映当时官场风气与家庭教育观念。以下从史实背景、事件经过、历史评价

王莽改制兴衰录

汉朝王莽

王莽改制是西汉末年的一场重大社会变革尝试,其兴衰过程折射出理想主义改革在专制皇权与社会现实间的深刻矛盾。 一、改制的历史背景 1. 西汉末年的社会

伏生传《尚书》救经

汉朝董仲舒

伏生传《尚书》救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史上的重要事件,体现了秦汉之际儒生护佑典籍的崇高精神。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梳理和相关扩展: 一、伏生其人及

独尊儒术历史变迁

汉朝董仲舒

独尊儒术的历史变迁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其核心是儒学从百家争鸣中的一派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在不同历史阶段经历调整、挑战与重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