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温专吴国政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7-14 | 阅读:3913次历史人物 ► 李昪
徐温专权吴国是五代十国时期杨吴政权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徐温(862—927年),字敦美,海州朐山(今江苏连云港)人,原为杨行密部将,后逐步掌控吴国军政大权,成为实际统治者,其子徐知诰(李昪)最终建立南唐。以下是相关史实和分析:
1. 徐温的崛起背景
杨行密建立杨吴政权后,徐温因战功显赫被任命为右衙指挥使。杨行密去世(905年)后,其子杨渥继位,但大权逐渐被徐温和张颢掌控。908年,徐温与张颢合谋弑杀杨渥,立杨隆演为傀儡,后又除掉张颢,独揽朝政。
2. 专权手段与政治改革
- 控制中枢:徐温自任行军司马、镇海军节度使,将亲信安插于要职,如养子徐知诰(李昪)治理昇州(今南京),形成权力网络。
- 削弱杨氏:架空吴王权力,杨隆演、杨溥仅保留虚名,连称帝(919年)亦由徐温主导。
- 经济措施:兴修水利、鼓励农桑,稳定江淮经济,为日后南唐奠定基础。
3. 对吴国的影响
- 徐温专权使吴国避免陷入藩镇混战,维持了江淮地区的相对稳定。
- 其养子徐知诰继承权力后,于937年篡吴建南唐,延续了徐氏政治遗产。
- 史家评价其“虽无篡名,而有篡实”,体现了五代权臣过渡政权的典型模式。
4. 历史延伸
徐温专权反映了五代时期“主弱臣强”的普遍现象。与之类似的还有后梁朱温、后唐李嗣源等案例。吴国在徐温统治下成为十国中实力较强的政权,其“保境安民”政策被南唐继承,推动了江南经济文化发展。
5. 争议与评价
传统史书多谴责徐温弑君专权,但现代研究亦肯定其治理能力。欧阳修《新五代史》称其“虽窃国,而民安之”,侧面反映其统治成效。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