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始皇东巡求仙药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7-11 | 阅读:2855次
历史人物 ► 阿房宫

秦始皇东巡求仙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反映了秦帝国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背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始皇东巡求仙药

1. 东巡的背景与动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前221年),为巩固统治、宣示威权并寻求长生之法,先后五次大规模巡游全国,其中四次为“东巡”(前219—前210年)。东方是先秦方士文化的中心,燕齐之地(今山东、河北沿海)盛行神仙学说,传说渤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藏有不死药。秦始皇深受邹衍“阴阳五行”学说影响,加之对死亡的极度恐惧,遂派方士徐福等人出海寻仙。

2. 求仙药的核心事件

徐福的两次出海

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至琅琊(今山东青岛),方士徐福上书称可寻访仙人求得长生药,获准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出海,未果。前210年,徐福以“大鲛阻路”为由再求物资,携更多人员东渡,史载“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后世推测可能抵达日本或琉球。

其他方士活动

卢生、侯生等方士也曾受命寻仙,但因长期无果而逃亡,引发“坑儒”事件(实为惩处方士儒生)。

3. 政治与文化的双重目的

巩固东方统治

东方六国残余势力仍在,尤其齐地文化独立性强。秦始皇通过封禅泰山、立碑颂德(如《琅琊刻石》)强化正统性,同时威慑旧贵族。

神化皇权

求仙与“五德终始说”结合,将皇帝塑造成“天命之子”,如改称“真人”以比附神仙。

4. 历史影响与后续

方士文化的兴盛

秦代求仙活动推动汉代神仙方术发展,汉武帝继其遗风,多次派方士出海。

中日文化交流的猜想

徐福东渡在日本有广泛传说,和歌山县、佐贺县等地存有徐福祠,部分学者认为其可能促进早期中日交往。

秦亡的隐性因素

求仙耗费巨大(如建阿房宫、骊山陵),加重民力负担,间接加速了秦朝的崩溃。

5. 考古与文献佐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详细记载了巡游路线与求仙始末,司马迁批判其“贪鄙专权”。

山东胶南琅琊台遗址发现秦代夯土台基,疑似为祭祀仙人场所;秦权量铭文中的“法度量”也可能与东巡时统一东方度量衡有关。

秦始皇的求仙行为,既是个人对永生的狂热追求,也是集权帝国试图超越自然规律的缩影。这一事件深刻体现了古代中国权力与信仰的交织,以及海洋探索的早期尝试。

文章标签:仙药

上一篇:孟尝君鸡鸣狗盗出关 | 下一篇:窦宪燕然勒石记功

张耳陈余辅赵

秦朝陈余

张耳和陈余是秦末汉初著名的政治人物,两人早年结为刎颈之交,后在反秦斗争和楚汉战争中成为赵国的重要辅佐者。他们的关系经历了从亲密合作到彻底决裂

焚书坑儒事件发

秦朝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专制事件,发生于秦朝秦始皇统治时期(公元前213—前212年),其核心目的是通过思想控制强化中央集权。以下是基于史实的

始皇东巡求仙药

秦朝阿房宫

秦始皇东巡求仙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反映了秦帝国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背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东巡

度量衡全国划一

秦朝秦朝

度量衡全国划一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和文化统一的重要标志,其历史可追溯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标准化改革。以下是关于这一主题的详细阐述:1. 秦朝的统

始皇东巡求仙药

秦朝阿房宫

秦始皇东巡求仙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事件,反映了秦帝国对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及其背后的政治文化背景。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东巡

张楚政权短暂立

秦朝阿房宫

张楚政权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短暂的农民起义政权,存在于秦末农民战争期间(公元前209年—公元前208年),由陈胜(字涉)和吴广领导建立。该政权虽存续不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