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张衡造地动仪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2 | 阅读:7326次
历史人物 ► 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发明候风地动仪闻名于世。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研制于阳嘉元年(132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监测仪器,比欧洲同类仪器早1700余年。

张衡造地动仪

结构与原理

地动仪主体为青铜铸造,形似酒樽,直径约2.7米。内部中央设“都柱”(倒立摆结构),周围分列八条轨道,对应八个方位,每条轨道末端装有曲形杠杆机关。外部装饰八条口含铜珠的龙,龙头下方对应蟾蜍。地震时,都柱因惯性倾斜触发对应方向的杠杆,使龙口铜珠落入蟾蜍口中,发出声响并指示震源方向。

历史验证

《后汉书》记载,地动仪曾成功检测到陇西(今甘肃)地震,与实际震况吻合,令朝野叹服。此事件证实其具备实际功用,不仅象征意义。

科技价值

1. 机械设计:体现了东汉精密的铸造工艺与力学应用,杠杆机关设计尤为先进。

2. 地震学开创:首次实现地震方向的机械判定,开创人类利用仪器监测地震的先河。

3. 跨学科融合:结合天文学(张衡曾任太史令)与工程技术,反映汉代“究天人之际”的科学思想。

复原争议

现代学者对地动仪的具体构造存在分歧。20世纪王振铎的复原模型(1951年)采用“悬垂摆”原理,但学界对其准确性存疑。2005年中国地震局联合多领域专家启动新复原项目,推测原始设计可能更接近“惯性摆”结构。

延伸背景

张衡同期还研制浑天仪、指南车等,其《灵宪》提出宇宙无限论,解释月食成因。地动仪的诞生与东汉地震频发(如119年京师地震)的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体现古代中国“以技报国”的实用科学传统。

文化影响

地动仪被列入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标志符号。2017年,其形象出现在“中国古代科技”系列纪念币上。其设计理念至今仍启发现代地震预警系统研究。。

文章标签:地动仪

上一篇:秦灭魏国 | 下一篇:马超英勇善战传奇录

昭宣中兴显

汉朝黄霸

昭宣中兴是指西汉昭帝(刘弗陵)和宣帝(刘询)统治时期(约公元前87年—前49年)出现的政治稳定、经济复苏、社会发展的治世局面。这一时期延续了汉武帝

李广难封将军志

汉朝李广

“李广难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典故,源自西汉名将李广的悲剧性人生经历。李广一生战功卓著,却始终未能封侯,最终以自刎结束生命,这一现象

张衡造地动仪

汉朝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发明候风地动仪闻名于世。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研制于阳嘉元年(132年),是世界

汉朝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汉朝蔡文姬

蔡文姬(约177年-约249年),名琰,字文姬,又字昭姬,陈留圉(今河南杞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女性文学家、音乐家和思想家。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著名

张衡造地动仪

汉朝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以发明候风地动仪闻名于世。据《后汉书·张衡传》记载,地动仪研制于阳嘉元年(132年),是世界

张衡造候风地动仪

汉朝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以其发明的候风地动仪闻名于世。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监测仪器,展现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