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秦朝 >> 详情

白起虽死威犹存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05 | 阅读:663次
历史人物 ► 白起

白起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与王翦廉颇李牧并列),以"杀神""人屠"之称闻名于世。他担任秦将三十余年,经历大小战役七十余场未尝败绩,尤其在长平之战中歼灭赵军四十余万,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记录。白起的军事威慑力在其死后依然深远影响着战国格局:

白起虽死威犹存

1. 军事震慑的延续性

白起死后十余年,山东六国仍对秦军抱有恐惧心理。《战国策》记载,公元前259年邯郸之战时,赵人仍以"白起尚在"的传闻动摇秦军士气。秦国将领王龁因担心被比作白起而急躁冒进,反衬出白起军事威望的阴影效应。

2. 战术思想的传承

白起开创的"歼灭战"思想被后世秦将继承。王翦灭楚时采取的"以逸待劳,聚而歼之"战术,与白起在伊阙之战(前293年)中先疲敌再围歼的战术如出一辙。秦始皇陵出土秦简《封诊式》中还发现有关于白起军阵部署的记载,可见其军事理论在秦代的延续。

3. 政治威慑的余波

前256年秦灭西周时,周赧王仍以"白起遗威"为由拒绝抵抗。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编年记》显示,直至秦统一前夕,各国将领在军事决策时仍会参考"武安君旧例"(白起封号武安君)。

4. 军事工程的持续影响

白起在鄢郢之战(前279年)中利用水利工程攻破楚国都城的技术,成为后来秦军标准战术。都江堰工程主持人李冰曾任职秦国蜀郡太守,其治水技艺就吸收了白起水攻楚都的经验。

5. 军事制度的奠基作用

白起推行的"军功授爵制"彻底制度化,湖北睡虎地出土的秦律竹简证实,这套制度直到秦末仍在严格执行。汉初名将韩信年轻时曾专门研究白起战例,其"背水一战"战术可见白起影响。

白起军事遗产的持久性,本质上源自他将秦国"耕战体系"发挥到极致的历史实践。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地说明了其军事思想超越时代的价值。当古在陕西眉县发现的秦军工坊遗址中,出土的兵器标准化生产证据,进一步印证了白起时代奠定的军事工业化传统。

文章标签:白起

上一篇:秦灭巴蜀拓疆土 | 下一篇:卫青七战匈奴定边疆

秦军南征岭南

秦朝

秦军南征岭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重要的军事扩张行动,发生在公元前221年至前214年间,旨在将岭南地区纳入秦朝版图。这一战役不仅巩固了南方疆域,还促进

秦律严苛治天下

秦朝秦律

秦律以“严苛”著称,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统一法制体系的典范。其核心特点是“轻罪重刑”“连坐制度”与“标准化管理”,深刻体现了法家思想中“

秦服尚黑渊源

秦朝秦朝

秦朝尚黑的渊源可追溯至多重历史、文化与思想因素,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 1. 五行学说与德运理论战国阴阳家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认为王朝更替

秦代郡县制确立

秦朝郡县制

秦代郡县制是中国古代行政管理制度的重要变革,标志着中央集权体制的全面确立。以下从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历史背景1. 战国时期

白起长平战人屠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长平战人屠,这一称谓源于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大规模杀降行为。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战役背景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是秦赵

白起攻郢烧夷陵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攻郢并烧夷陵是战国末期秦国名将白起在伐楚战争中的关键军事行动,发生于公元前278年(秦昭襄王二十九年)。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历史背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