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春秋战国 >> 详情

秦灭巴蜀拓疆土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6-05 | 阅读:2422次
历史人物 ► 战国

秦灭巴蜀是战国末期秦国重要的一次军事扩张,对统一六国具有深远战略意义。根据《史记》《华阳国志》等史料记载,此事发生于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主要经过如下:

秦灭巴蜀拓疆土

1. 战略背景

巴(今重庆及川东)、蜀(今成都平原)两国长期争战,同时西北方的苴侯(蜀国附庸)联结巴国对抗蜀国。蜀王伐苴,苴侯奔巴求援,巴蜀向秦告急。秦相张仪主张先伐韩,而将领司马错力主取蜀,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且可避开中原诸侯干涉。秦惠文王采纳司马错建议。

2. 军事行动

秦军经金牛道(一说石牛道)南下,先后吞并苴、蜀,俘虏蜀王。次年(前315)平定蜀相陈庄叛乱,置蜀郡。前314年灭巴国,设巴郡。《华阳国志》载秦将张若治蜀,"移秦民万家实之",推行郡县制与农耕技术。

3. 经济与工程

秦国通过都江堰(公元前256年李冰修建)开发成都平原,使蜀地成为"天府之国"。《汉书》称"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巴蜀的粮食、铜铁、丹砂等资源支撑了秦后续战争。秦并迁移罪人、工匠入蜀,促进手工业(如漆器、织锦)发展。

4. 地理意义

控制长江上游(巴)与岷江流域(蜀),形成对楚国的战略包围。秦将白起后来攻楚郢都(前278年),正是依托巴蜀为后勤基地。

5. 文化整合

秦推行"书同文",但巴蜀地区长期保留独特符号(如巴蜀图语)。考古发现青川郝家坪秦牍,显示秦律已在蜀地实施。

此役使秦国土扩大近一倍,获得稳定的后方资源,为统一六国奠定基础。后世诸葛亮在《隆中对》提及"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足见其历史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齐太公建营丘 | 下一篇:白起虽死威犹存

信陵君无忌: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秋战国子之

信陵君魏无忌(?—前243年),战国时期魏国宗室、政治家、军事家,战国四公子(亦称四君)之首,以谦逊爱士、勇略过人著称。以下是关于他的详细史实与

白起长平战人屠

春秋战国白起

白起长平战人屠,这一称谓源于战国时期秦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的大规模杀降行为。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战役背景 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是秦赵

屈原投江爱国魂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投江是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屈原的悲壮结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故事。他因政治理想破灭和楚国衰落而投汨罗江自尽,成为后世纪念的爱国

息妫一笑倾两国

春秋战国息妫

"息妫一笑倾两国"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主要记载于《左传》《史记》等文献,讲述了春秋时期息国夫人息妫(又称息夫人)因其美貌引发的政治动荡

宣王伐鲁立孝公

西周战国

宣王伐鲁立孝公是战国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政治军事事件,展现了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权力博弈与干涉内政的典型策略。以下从背景、过程、影响

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

春秋战国战国

孟尝君田文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贵族,齐国宗室成员,以礼贤下士、门客三千闻名,与信陵君魏无忌、平原君赵胜、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