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述助杨广登基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3460次历史人物 ► 杨广
宇文述(547-616),字伯通,鲜卑族,北周至隋朝重要将领,隋炀帝杨广夺嫡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在杨广夺取太子之位及继位过程中发挥了以下重要作用:
1. 政治站队与前期积累
宇文述早年因军功受北周武帝赏识,隋文帝时期成为晋王杨广的心腹。开皇八年(588)隋灭陈之战中,他率军攻占建康,俘获陈后主,为杨广赢得军事声誉,奠定政治资本。
2. 构陷太子杨勇
杨广欲夺嫡时,宇文述建议拉拢权臣杨素。他亲自拜访杨素之弟杨约,以"功高震主"暗示杨素需依附新主,促成杨素集团倒向杨广。随后与杨素共同罗织杨勇"诅咒君父""私蓄甲兵"等罪名,促使隋文帝废杨勇(600年)。
3. 控制禁军与继位保障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病危时,宇文述以左卫率身份统领禁军,与杨素配合封锁仁寿宫消息。当文帝疑似被杨广所弑时,他率兵阻止杨勇旧部及宗室接近宫禁,为杨广顺利登基扫除障碍。
4. 后续军事支持
杨广继位后,宇文述晋位上柱国,执掌十二卫大将军府兵权。大业八年(612)征高句丽时,他虽兵败萨水,但此前镇压汉王杨谅叛乱(605年)、稳定边疆等战功,始终是炀帝政权的重要武力支柱。
延伸背景
宇文述的权术典型体现隋朝关陇集团内部的门阀博弈。其子宇文化及日后弑杀炀帝(618年),反映宇文家族与隋廷的复杂关系。唐人修订《隋书》时,将宇文述列入《列传·逆臣》,侧面反映唐初对炀帝一朝的政治否定。而现代史学认为,宇文述的行为本质是关陇军事贵族在皇权更迭中的自保策略。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