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南北朝 >> 详情

陈后主亡国入井

朝代:南北朝 | 时间:2025-07-02 | 阅读:7667次
历史人物 ► 袁宪

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其亡国及"入井"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君主悲剧之一。根据《陈书》《南史》等正史记载,公元589年隋军攻破建康(今南京)时,陈后主慌乱中携宠妃张丽华、孔贵嫔躲入景阳殿井中,后被隋军发现俘获,史称"胭脂井"或"辱井"事件。

陈后主亡国入井

具体史实细节与背景如下:

1. 亡国背景:陈朝立国仅33年,陈后主在位期间(582-589)大兴土木建造临春、结绮、望仙三阁,沉迷诗文宴会,任用江总等狎客,朝政腐败。隋文帝杨坚589年派晋王杨广(后隋炀帝)统兵50万南征,陈军防线迅速崩溃。

2. 入井经过:隋将韩擒虎攻入朱雀门时,陈后主拒绝大臣袁宪"正衣冠御正殿"的建议,带宫人逃至景阳殿侧井。井口遗迹现存南京鸡鸣寺,青石井栏绳痕至今可见,明代称"辱井",清代立碑"古胭脂井"。

3. 细节:隋军发现井中有人后,以喊话威胁投石,陈后主方才回应。用绳索拉拽时因其体重异常(与张、孔二人同缚),引发隋军哗笑。《南史》记载其时仍着华服,与隋军统帅杨素对答时自称"无秩可降",展现文人式的懦弱与机辩。

4. 后续影响

被押至长安后受隋文帝礼遇,获三品俸禄,终日醉酒,606年卒于洛阳。

隋廷刻意保留其亡国诗作《玉树花》作为反面教材,"商女不知亡国恨"成为后世典故。

唐代诗人刘禹锡《台城》"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花"即讽此事。

5. 历史评价

《陈书》批评其"稽诸天道,徵乎人望,可为大盗窃国"。

宋代司马光认为其"无度,任用非人"导致速亡。

井中藏身的特殊方式,使其成为比蜀汉刘禅更的亡国形象。

该事件反映了南朝门阀政治末期皇权的腐朽,也体现隋朝统一进程中对江南士族的怀柔政策。现存南京"胭脂井"为后世重建,原井在宋代已湮没,明代迁址时井栏被析为八块,现存遗迹蕴含了历史记忆的层累构造。

文章标签:

上一篇:姚苌建后秦 | 下一篇:宇文述助杨广登基

南朝梁侯景之乱

南北朝侯景

南朝梁侯景之乱是南北朝时期一场影响深远的重大政治军事动荡,发生于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至梁简文帝大宝二年(551年)。这场叛乱不仅加速了梁朝的衰

王羲之:书法宗师,传世之作

南北朝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一说307—365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被后世尊为“书圣”。他出生于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

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战争

南北朝拓跋焘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08—452年)统一北方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的重要军事进程,其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政治背景与前期准备 北魏于386年由道

刘彧诛杀诸弟

南北朝刘彧

刘彧诛杀诸弟是南朝宋明帝刘彧在位期间(465—472年)为巩固皇权而对宗室成员进行系统性清洗的政治事件。这一系列血腥内斗源于刘宋政权长期存在的宗室相

陈后主亡国入井

南北朝袁宪

陈后主(陈叔宝)是南朝陈的最后一位皇帝,其亡国及"入井"事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亡国君主悲剧之一。根据《陈书》《南史》等正史记载,公元589年隋军攻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