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和殉国沙场
朝代:隋朝 | 时间:2025-07-14 | 阅读:2541次历史人物 ► 张定和
张定和殉国沙场一事,典出《隋书·诚节传》及《资治通鉴》等史料。张定和(?—614年),字处谧,京兆始平(今陕西咸阳)人,隋朝著名将领,以勇武忠烈著称。
生平与战功
1. 早年经历:张定和出身寒微,少年时因家贫曾为人佣工,但志向远大。隋文帝开皇年间从军,凭借战功逐渐晋升。
2. 平陈之战:589年隋灭陈时,张定和随军南征,因功授仪同三司。
3. 抵御突厥:隋炀帝大业年间,突厥屡犯边塞,张定和率军戍边,多次击退敌军,升任左屯卫大将军。
殉国始末
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张定和率军攻打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攀云梯攻城,因铠甲简略被敌军箭矢射中要害。部将劝其撤退疗伤,张定和厉声道:"岂有弃将士而自求活耶!"最终力战而亡,谥号"忠壮"。
历史评价与影响
隋炀帝褒奖:炀帝闻讯叹息,追赠光禄大夫,厚恤其家,并令其子袭爵。
后世推崇:唐初修《隋书》时,魏徵将其列入《诚节传》,与麦铁杖、钱士雄并称"隋末三忠"。
军事意义:张定和之死折射出隋朝后期军事冒进的弊端,辽东战役的惨烈损耗加速了隋帝国的崩溃。
延伸背景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是导致隋朝衰亡的关键事件,累计动员兵力超百万,阵亡将士达30余万。张定和的殉国既体现武将气节,也反映统治阶层战略失误的代价。其事迹在《全唐文》等文献中亦有记载,成为后世"武死战"的典范之一。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