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严遵卜易隐成都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6861次
历史人物 ► 扬雄

《严遵卜易隐成都》这一标题涉及东汉隐士严遵(字君平)与《周易》占卜的典故,以及他与成都的历史关联。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严遵卜易隐成都

1. 严遵其人

严遵(约前86—前10),西汉末至新莽时期蜀地著名隐士、易学家,本姓庄,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姓严。他隐居成都卖卜,精研《周易》,以卜筮为业,实则借占卜教化世人,宣扬道家思想,《汉书·王贡两龚鲍传》称其“依老子、严周之指著书十余万言”。

2. “卜易”之术

严遵的占卜并非单纯预测吉凶,而是融合《周易》哲理与道家思想。据《华阳国志》记载,他每日仅卜数人,得钱足生计即闭门研习《老子》,借卜卦引导问卜者行善修德。其占卜风格强调“顺势而为”,符合《周易》“趋吉避凶”的核心思想。

3. 隐居成都的史实

严遵长期隐居成都郫县(今成都市郫都区),此地至今有“君平街”遗迹。扬雄《法言》称其为“蜀庄沉冥”,赞其隐逸高洁。他与成都的关联体现在两方面:

文化影响:推动巴蜀易学与道家思想的结合,对后世蜀地学者如扬雄(其弟子)产生深远影响。

地理印记:成都曾设“严君庙”,杜甫《卜居》诗“君平曾卖卜,卜肆芜已久”即追忆其旧迹。

4. 相关著作考辨

严遵著有《老子指归》(现存残卷),阐述道家哲学,虽非直接论《易》,但其中“观象归虚”的思想与《周易》相通。另有《周易骨髓》等托名作品,真伪存疑。

5. 后世评价与误解

部分传言将严遵神化为“未卜先知”的方士,实则其更侧重道德劝诫,如《高士传》载其劝人“忠孝自省”。

与严光(东汉隐士)常被混淆,二者虽同姓且均为隐士,但严光活跃于会稽,时代亦稍晚。

扩展知识

汉代蜀地易学:蜀地易学除严遵外,还有赵宾、杨由等流派,侧重象数占验,与中原经学传统不同。

“卜肆”文化:汉代成都作为西南商业中心,卜肆林立,严遵的“高标准”卜卦成为特例,反映其超脱世俗的姿态。

严遵的故事体现了汉代知识分子“隐于市”的生存智慧,以及《周易》在民间教化中的灵活运用。其形象在后世文学(如《聊斋志异·佟客》)中亦被艺术化重塑。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迁富豪至咸阳 | 下一篇:关羽斩颜良诛文丑

苏武牧羊十九年

汉朝苏武

苏武牧羊的故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气节典范,出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解析: 一、历史背景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

陈平六出奇计

汉朝陈平

陈平六出奇计是西汉开国功臣陈平为刘邦出谋划策的著名典故,出自《史记·陈丞相世家》。这六次奇计展现了陈平卓越的谋略才能和对人性、时局的深刻洞察,

汉明帝迎佛法入华

汉朝刘英

汉明帝迎佛法入华是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原王朝的官方记载。根据《后汉书》《高僧传》等史料,这一事件发生在东汉

甘延寿远征康居

汉朝呼韩邪单于

甘延寿远征康居是西汉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联合发动。此次远征以诛灭北匈奴郅支

扬雄著法言解难

汉朝扬雄

扬雄所著《法言》是汉代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末年,旨在匡正时弊、弘扬儒学正统思想。"解难"部分作为《法言》的核心篇章,体现了扬雄对汉代经

扬雄法言拟经典

汉朝扬雄

扬雄的《法言》是其仿照儒家经典《论语》体例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旨在通过仿古的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命题: 1. 模仿经典的体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