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汉朝 >> 详情

扬雄著法言解难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9006次
历史人物 ► 扬雄

扬雄所著《法言》是汉代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末年,旨在匡正时弊、弘扬儒学正统思想。"解难"部分作为《法言》的核心篇章,体现了扬雄对汉代经学流弊的批判与重构。以下从多个角度解析其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及学术价值:

扬雄著法言解难

一、历史背景与创作动机

1. 经学危机:西汉末年谶纬之学盛行,今文经学僵化,扬雄目睹"章句小儒,破碎大道"的学术乱象,试图回归先秦儒学本真。2. 个人际遇:扬雄历经成、哀、平三朝,目睹王莽篡汉前的社会动荡,其《解嘲》已显露批判意识,《法言》则进一步系统化。3. 思想竞争:针对当时流行的黄老、方术思想,《法言》明确提出"万物纷错,悬诸天象;圣贤之言,炳若丹青"的儒学立场。

二、文本结构与思想要旨

1. 体例创新:全书13篇仿《论语》问答体,"解难"采用诘难答辩形式,如"或问天命,曰:'命者,天之令也'"(《问明》篇),体现辩证思维。2. 核心命题:- 批判神秘主义:反对"蠢生之类,咸得系命"的命定论,强调"修身以俟命"。

重释圣贤标准:提出"圣人之言,远如天"与"贤人之言,近如地"的层次划分。3. 方贡献:建立"因革"观,"可则因,否则革"(《问道》),为后世经学变革提供理论依据。

三、学术影响与争议

1. 经学转型:开东汉古文经学先声,王充《论衡》多次引述其说。2. 评价分化:- 班固赞其"用心于内,不求于外"(《汉书·扬雄传》)

朱熹批评"《法言》中议论,亦有病处"(《朱子语类》)3. 清据学家注重其对训诂学的贡献,如汪荣宝撰《法言义疏》详加考释。

扩展知识

1. 与《太玄》关系:扬雄先作《太玄》探索天道,再著《法言》阐明人道,构成"天人相与"的思想体系。2. 语言特色:采用"连珠体"修辞,如"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影响魏晋骈文。3. 版本流传:现存最早为宋刻十三卷本,李轨注本最为通行。

《法言·解难》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汉代思想史的反思,更在于构建了"拟圣"而不泥古的儒学发展模式,其"众人所能,未必贤;贤者所能,不必圣"的层次论,对后世人才观产生深远影响。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朝户籍制度 | 下一篇:典韦护主死战宛城

甘延寿远征康居

汉朝呼韩邪单于

甘延寿远征康居是西汉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发生于汉元帝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由西域都护甘延寿与副校尉陈汤联合发动。此次远征以诛灭北匈奴郅支

桑弘羊理财兴汉

汉朝桑弘羊

桑弘羊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理财专家和经济改革家,他在汉武帝时期主导了一系列财政经济改革,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桑弘羊的理财政策主要包

郭解侠名动天下

汉朝郭解

郭解是西汉时期著名的游侠,其事迹主要载于《史记·游侠列传》。作为汉武帝时期民间社会的传奇人物,他的“侠名”具有复杂的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反映了

扬雄著法言解难

汉朝扬雄

扬雄所著《法言》是汉代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末年,旨在匡正时弊、弘扬儒学正统思想。"解难"部分作为《法言》的核心篇章,体现了扬雄对汉代经

扬雄著法言解难

汉朝扬雄

扬雄所著《法言》是汉代重要的儒家著作之一,成书于西汉末年,旨在匡正时弊、弘扬儒学正统思想。"解难"部分作为《法言》的核心篇章,体现了扬雄对汉代经

扬雄法言拟经典

汉朝扬雄

扬雄的《法言》是其仿照儒家经典《论语》体例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旨在通过仿古的形式阐发自己的思想。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命题: 1. 模仿经典的体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