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和珅贪腐录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6-20 | 阅读:9637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朝乾隆年间著名权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贪官之一。其贪腐行为规模空前,据《清史稿》等史料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抄家时查获的财产估值约为8亿至11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贪腐史实:

和珅贪腐录

一、贪腐手段与途径

1. 勒索地方官员

作为军机大臣兼内务府总管,和珅利用官员考核权("京察""大计")敛财。外省官员进京必须向其行贿,时称"和珅门包银",两淮盐政征瑞一人即行贿白银40万两。

2. 把持科举受贿

多次担任会试主考官,通过泄露考题、操纵名次受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乙酉科,考生缴纳3000两可保进士及第,此类交易催生了"递条子"的。

3. 垄断商业经营

开设当铺75间、银号42家,利用权力打压民间商业。其"永庆当"等商号享受免税特权,甚至动用国家驿传系统运输私货。

4. 侵吞战争款项

平定大小金川期间,虚报军需物资价格,每石军粮报价高出市价3倍;镇压白莲教时截留军饷,导致前线士兵着草鞋作战。

二、资产规模考据

1. 不动产

北京什刹海豪宅(今恭王府前身)占地6万平方米,仿宁寿宫规制修建违制楠木殿;直隶地区有田地8000顷,超过亲王标准。

2. 贵金属与珍宝

抄家清单记录:赤金580万两、京锭900万个、东珠846颗。其中一对翡翠西瓜(实为碧玺)估价500万两,远超圆明园年维修费用。

3. 文物收藏

藏有《快雪时晴帖》等晋唐名迹,宋代刻本堆满三间库房。部分藏品来自查抄官员家产时调包,如将张照后人献出的真迹替换为赝品。

三、制度性腐败网络

1. 裙带关系

弟弟和琳任四川总督,儿子丰绅殷德娶乾隆十公主,形成"和党"。重要职位安插冯英廉等姻亲,六部中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之说。

2. 财政操控

创设"议罪银"制度,官员犯罪可交银抵罪。此制度本为充盈内务府,实则70%流入和珅,成为系统性腐败的合法外衣。

3. 情报控制

建立私人通信系统"密记处",监视地方大员。两江总督书麟因未及时行贿,被其以"瞒报灾情"罪名弹劾。

四、历史启示

和珅案暴露了清代"养廉银"制度的失败,高薪未能遏制贪欲。其利用皇帝宠信构建利益集团的手段,反映了专制体制下权力监督的缺失。嘉庆帝虽清算和珅,但未能根除贪腐土壤,此后清朝官僚系统腐败愈演愈烈,成为王朝衰落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学者估算,和珅贪污总额约占当时GDP的2%-3%,这种系统性腐败对国民经济的破坏值得深思。

文章标签:贪腐

上一篇:黄宗羲启蒙思想家 | 下一篇:后羿代夏摄政乱权

鸦片战争破国门

清朝魏源

鸦片战争(1840—1842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清王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失败和西方列强武力侵华的开始。这场战争深刻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际地位,

光绪帝教育改革与实践

清朝光绪

光绪帝的教育改革与实践是晚清"新政"(1901-1911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废除科举、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

慈禧太后的政治智慧与手腕

清朝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1835—1908)作为晚清实际统治者长达47年,其政治智慧与手腕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展现出多面性。她通过一系列权术运作与政策调整,既维持了清王朝

李自成与清朝的抗争历程

清朝清朝

李自成与清朝的抗争历程是明末农民战争和明清鼎革阶段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过程复杂且影响深远,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李自成起义的背景与崛起1.

和珅兴衰记

清朝和珅

和珅兴衰记 和珅(1750—1799),钮祜禄氏,字致斋,满洲正红旗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的权臣、巨贪。其一生经历了从发迹到巅峰再到覆灭的戏剧性过程,堪称

和珅跌倒嘉庆饱

清朝和珅

“和珅跌倒,嘉庆饱”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形象地概括了清代嘉庆帝查抄权臣和珅家产的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既是乾隆朝后期贪腐问题的集中爆发,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