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李纲东京保卫战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7-06 | 阅读:5821次
历史人物 ► 宋徽宗

李纲东京保卫战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南下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时,以尚书右丞李纲为核心组织的都城防御战,是北宋末年抗金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以下依据史实展开详述:

李纲东京保卫战

一、背景与战前形势

1. 金军南侵原因:金灭辽后,以宋廷背弃"海上之盟"协定、收留辽将张觉为借口,命完颜宗望(斡离不)率东路军攻宋。

2. 北宋朝廷分裂宋徽宗匆忙禅位钦宗,主和派(如白时中、李邦彦)主张弃城南逃,主战派(李纲、种师道)力主坚守。李纲提出"整饬城防、激励士气、联络四方勤王"三项策略。

二、防御体系构建

1. 城防强化:李纲组织军民加固汴京外城,沿城墙部署"万人敌"(抛石机)、神臂弓等器械,在护城河内侧设"陷马坑"。

2. 军事部署

- 分派四壁守御使统辖各城门,李纲亲临最危急的酸枣门、封丘门督战。

- 以"厢军保甲法"编练民兵,配合禁军作战。

3. 后勤保障:征调城内粮储,设立伤病营,并派兵保护汴河漕运线。

三、战役经过

1. 初战告捷(1126年正月):金军企图从通津门突破,宋军以火油焚烧云梯,夜袭金营焚毁炮具。

2. 炮战与反制:金军动用"震天雷"攻城,李纲命工匠仿制回击,并架设"悬帘"缓冲炮弹冲击。

3. 心理战术:宋军释放"霹雳炮"制造巨响震慑金军,同时派死士夜斫敌营,破坏攻城器械。

4. 勤王军牵制:种师道率西北边军抵汴,虽未直接参战,但迫使金军分兵防备。

四、战役结果与影响

1. 暂时退敌:金军久攻不下且孤军深入,宋廷支付赔款并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后撤围。

2. 战略失误:钦宗听信谗言罢免李纲,解除勤王军武装,错失追击机会,为半年后汴京陷落埋下伏笔。

3. 战术遗产:此战开创了冷并用时代城市防御的典范,其巷战预案被南宋孟珙在江陵防御中借鉴。

五、深层分析

1. 科技应用:《靖康传信录》记载宋军使用了"行炮车"(机动投石机)和"猛火油柜"(火焰喷射器)。

2. 政治矛盾:李纲"全民皆兵"策略触动贵族利益,其征用太庙木材造械一事引发礼制之争。

3. 水文利用:宋军曾试图掘开黄河水淹金军,因工程量大未实施,反映古代战争中的环境改造意识。

此战虽暂时保住汴京,但暴露出北宋军事体系的根本缺陷:过度依赖城墙防御而缺乏野战能力,中枢决策摇摆葬送了战役成果。李纲战后被贬,其提出的"沿黄河设防、重建北方防线"等建议未被采纳,最终导致靖康之变的悲剧。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世宗改革弊政 | 下一篇:元成宗平定西北

宋孝宗隆兴北伐始

宋朝宋孝宗

宋孝宗隆兴北伐是南宋孝宗赵昚在位期间发动的一次重要军事行动,发生于隆兴元年(1163年),旨在收复被金国占领的中原失地。此次北伐虽短暂且最终未能达

宋慈洗冤录传奇

宋朝宋慈

《宋慈洗冤录传奇》是基于南宋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及其著作《洗冤集录》的艺术创作,融合了历史记载与文学想象。以下是结合史实的详细解析: 1. 宋慈的历史

李纲东京保卫战

宋朝宋徽宗

李纲东京保卫战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南下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时,以尚书右丞李纲为核心组织的都城防御战,是北宋末年抗金战争中的重要

李全割据山东乱

宋朝李璮

李全是金末元初山东地区的重要割据势力首领,其活动时间主要在1210年代至1230年代。他的割据活动是金朝衰落和蒙古崛起背景下地方武装势力膨胀的典型代表,

李纲东京保卫战

宋朝宋徽宗

李纲东京保卫战是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第一次南下围攻汴京(今河南开封)时,以尚书右丞李纲为核心组织的都城防御战,是北宋末年抗金战争中的重要

宋徽宗瘦金体千秋

宋朝宋徽宗

宋徽宗的瘦金体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具特色且影响深远的一种书体。瘦金体以其锋芒毕露、瘦劲挺拔的特征著称,体现了宋徽宗赵佶在艺术上的独特造诣。首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