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兮甲盘铭文记征伐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27 | 阅读:9833次
历史人物 ► 兮甲

兮甲盘铭文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对猃狁(北方游牧民族)的征伐及相关政治事件。其内容结合历史背景与考古发现,可总结为以下几点核心信息:

兮甲盘铭文记征伐

1. 史料背景与器物特征

兮甲盘又称“兮田盘”或“伯吉父盘”,清末出土于陕西,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盘内底铸铭文133字,清晰记载周宣王五年(约前823年)三月战役。该铭文是研究西周军事制度、边疆政策及经济管理的一手史料,文体格式严谨,符合西周晚期册命金文特征。

2. 征伐猃狁的军事行动

铭文开篇即述周宣王命兮甲(即尹吉甫)率师“搏伐猃狁于䝳虢”。猃狁为西周西北劲敌,屡见于《诗经》《竹书纪年》等文献。此役战于洛水上游(今陕西渭北至甘肃东部),印证《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猃狁,至于太原”的记载。战后周王室重新控制陇东通道,巩固了西北边防。

3. 政治与经济措施

铭文后半部分记载战后治理:

- 成周(洛阳)赋税管理:兮甲受命监督“成周四方积”(四方诸侯缴纳的贡赋),要求南淮夷等部族“毋敢不出其帛、其积”,否则将武力征讨。反映西周对东南方淮夷的经济控制。

- 贸易管制:铭文严令诸侯百姓不得在关卡私自交易,需通过官方市场“贾则俾征”,违者“刑扑伐”。体现西周“工商食官”制度及对战略物资(如铜、盐)的垄断。

4. 历史价值延伸

- 军事地理考据:铭文提及的地名“䝳虢”“黿”等,与近年陕西梁带村、山西绛县出土青铜器铭文可互证,还原西周晚期军事布防体系。

- 尹吉甫其人:兮甲即《诗经》中尹吉甫,为西周名臣。清华简《芮良夫毖》载其谏宣王事,与金文共同补正传世文献记载。

- 经济史意义:铭文对贡赋、市场的详细规定,佐证西周“周索”“戎索”双轨制管理模式,为研究早期国家经济治理提供实证。

5. 学术争议与进展

学界对铭文中“淮夷旧我帛畮人”一句断句存在分歧(或释为“淮夷旧我帛贿臣”),涉及对南淮夷身份的认定。近年通过对安徽、湖北出土曾国青铜器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周王室与淮夷的复杂关系,印证兮甲盘所述背景。

该铭文与虢季子白盘、多友鼎等共同构成西周晚期“猃狁战争”的青铜器证据链,揭示周王室在军事扩张与内政衰微并存的困境中,通过强化边疆控制与资源攫取维系统治的史实。

文章标签:甲盘铭文

上一篇:寒浞篡夏四十载乱政 | 下一篇:晋文公退避三舍称霸

论西周名臣常玉明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

西周逸周书

西周名臣常玉明的政治智慧与影响力,需结合西周政治制度与历史背景进行考察。尽管现存西周史料中关于常玉明的直接记载较为有限(其名字未见于《史记》

共和行政周召共治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治)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段特殊政治时期,发生在周厉王被逐后(公元前841年—前828年),由周公、召公两位宗室重臣共同代行王政。这

尹吉甫征战西北记

西周兮甲

尹吉甫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位列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的“中兴”功臣之首。关于他征战西北的记载,主要见于《诗经》《竹书纪年》等

礼乐制度的形成过程

西周周公

礼乐制度的形成过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其核心思想与结构在先秦时期逐步确立,并在周代达到体系化。以下是这一制度形成的关键阶段及其特征:

尹吉甫征战西北记

西周兮甲

尹吉甫是西周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位列周宣王(前827—前782年在位)的“中兴”功臣之首。关于他征战西北的记载,主要见于《诗经》《竹书纪年》等

西周名将尹吉甫征战事迹

西周兮甲

西周名将尹吉甫是周宣王时期的重要军事统帅,其征战事迹在《诗经》《竹书纪年》等文献中有所记载,主要围绕周王室对北方猃狁(匈奴前身)和南方淮夷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