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诸葛恪专权遭诛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8-12 | 阅读:2539次
历史人物 ► 诸葛恪

诸葛恪是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早年以才学闻名,深得孙权器重。孙权临终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与孙弘、孙峻等共同辅佐幼主孙亮。然而诸葛恪掌权后的一系列决策和性格缺陷,最终导致其败亡。

诸葛恪专权遭诛

1. 北伐失败激化矛盾

253年,诸葛恪不顾众臣反对,调动二十万大军北伐曹魏,围攻合肥新城。但因战术失误、瘟疫爆发及魏军坚守,吴军死伤惨重,被迫撤退。此次惨败严重损耗国力,民怨沸腾,动摇了诸葛恪的政治威信。

2. 独断专行与打压异己

诸葛恪执政后排除异己,处死曾反对北伐的将领和官员(如吕据、朱异),并逼迫辅政同僚孙弘自杀。益骄纵,对待朝臣倨傲无礼,甚至对吴主孙亮也缺乏尊重,引发宗室孙峻等人的不满。

3. 孙峻的阴谋与政变

孙峻利用朝野对诸葛恪的不满,联合吴主孙亮设下鸿门宴。254年,诸葛恪入宫赴宴时被伏兵所杀,其家族也遭诛灭。孙峻随后专权,东吴政局进一步混乱。

4. 性格与历史评价

诸葛恪才华横溢但刚愎自用,陈寿评价其“矜己陵人,能无败乎”。其失败反映东吴后期权臣争斗的乱象,也印证了诸葛亮早年对其“性疏”的担忧。北伐失败后未能自省,反而加强镇压,加速了毁灭。

延伸背景:东吴的政治困境

孙权晚年“二宫之争”已削弱宗室与士族关系,诸葛恪的专权进一步激化矛盾。他死后,孙綝孙休等人继续倾轧,东吴国力持续衰退,最终为西晋所灭。这一事件成为三国末期权臣擅权招祸的典型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朝的瓷器制作技艺 | 下一篇:王导与晋朝政治文化探讨

群英会策破敌计

三国鲁肃

《群英会策破敌计》是一个常见于《三国演义》的历史典故,主要描述了赤壁之战前东吴与刘备联军如何通过智谋联合抗曹的过程。这一情节虽经小说艺术加工

诸葛恪专权遭诛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是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早年以才学闻名,深得孙权器重。孙权临终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与孙弘、孙峻等共同辅佐幼主孙亮。然而诸葛恪

曹操统一北

三国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其过程与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与军事战略的核心步骤1. 兖州奠基(192年) 曹操在

马超英勇:西凉铁骑的传奇人生

三国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为西凉军阀马腾之子,马超以骁勇善战著称,其率领的西凉铁骑以迅猛剽悍的作

诸葛恪专权遭诛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是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早年以才学闻名,深得孙权器重。孙权临终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与孙弘、孙峻等共同辅佐幼主孙亮。然而诸葛恪

诸葛恪新城惨败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新城惨败是三国时期东吴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发生于公元253年(吴建兴二年),也是诸葛恪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以下是事件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起因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