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五代十国 >> 详情

王彦章铁枪震敌胆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5-06-26 | 阅读:3630次
历史人物 ► 王彦

王彦章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以悍勇善战著称,其标志性武器铁在历史上确有记载。《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均有其传,《资治通鉴》也多次提及他的战绩。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考述:

王彦章铁震敌胆

一、铁的形制与实战效能

1. 兵器特征:王彦章所持铁重达百斤(约唐宋制60公斤),《资治通鉴·后梁纪》称其"持铁驰突,奋疾如飞"。这种超重型长矛需要极强的臂力驾驭,在冷兵器时代属于特例。

2. 战术作用:其冲锋时能"刺人如扎蒿草"(《新五代史·死节传》),这种穿刺力源于体重量的惯性加成,可穿透当时常见的皮革铠甲。考古发现显示,五代骑兵矛头长度多在30-40厘米,而王彦章的百斤铁矛头可能更长。

二、经典战例分析

1. 郓州之战(917年):据《旧五代史·梁书二十一》记载,王彦章率五百精骑夜袭晋军(后唐前身),"持铁先登,斩将夺旗",此战成为五代突袭战典范。

2. 杨刘渡争夺战(923年):在黄河渡口拉锯战中,他创造了"日斩百级"的记录,《五代史补》描述其"杆所及,人马俱碎"的杀伤效果。

三、后世影响与考证

1. 兵器史意义:宋代《武经总要》特别记载"王铁"形制,成为后世重型骑的参考。明代茅元仪《武备志》指出:"梁铁之利,实开宋陌刀先声。"

2. 民间传说演变:元代杂剧《李存孝大战王彦章》戏剧化其形象,但夸张为"丈八铁"。实际根据五代马匹负重量测算,实战铁长度应在3米左右。

3. 考古佐证:2012年河南滑县出土的五代铁头(残长57厘米,重4.8公斤)被部分学者推测可能与王彦章部属兵器有关,证实当时确实存在超规格长兵器。

需要注意的是,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特别强调王彦章并非蛮勇之将,其"行军有法,止舍有度",最终兵败是因为后梁君主昏聩导致粮援断绝。这种猛将形象与韬略并重的特质,正是五代职业军人的典型特征。

文章标签:铁枪

上一篇:大唐西域设安西都护府 | 下一篇:李纲抗金护国志

荆南高氏降宋

五代十国慕容延钊

荆南高氏降宋是五代十国末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标志着宋朝统一南方的关键一步。这一事件发生于963年(宋太祖建隆四年),荆南节度使高继冲主动归顺宋朝,

李成墨戏寒林

五代十国李成

"李成墨戏寒林"这一标题涉及北宋山水画大师李成的艺术创作,尤其是其以"寒林"为主题的绘画表现。"墨戏"一词体现了文人画的写意精神,而"寒林"则是李成最具

钱镠:吴越国的崛起与统一

五代十国钱镠

钱镠(852年-932年),字具美,杭州临安(今浙江临安)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建立者。其一生以谨慎务实、保境安民著称,奠定了吴越国在乱世中的繁

十国时期的民族融合与边疆政策研究

五代十国钱镠

十国时期(907-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这一阶段政局分裂,但民族融合与边疆政策仍在动荡中呈现出独特的演变轨迹。以下从多

王彦章死节中箭

五代十国王彦

王彦章(863—923),字贤明,号铁枪,五代时期后梁名将,以骁勇善战、忠贞不屈著称。历史上关于其"死节中箭"的记载主要见于《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史

王彦章铁枪扬威

五代十国王彦

王彦章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名将,以骁勇善战著称,尤其以铁枪为武器威震沙场,在当时有"王铁枪"的绰号。他的军事才能和战斗精神在后梁与晋(后唐前身)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