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汉朝 >> 详情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朝代:汉朝 | 时间:2025-07-29 | 阅读:3936次
历史人物 ► 班固

班固继承父志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体现了汉代士人的家学传承与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1. 家学渊源与编撰背景

班固之父班彪(公元3-54年)为东汉初年著名学者,因不满《史记》续作杂乱,遂作《史记后传》65篇,奠定《汉书》基础。班固(公元32-92年)自幼受家学熏陶,25岁起以父稿为蓝本开始系统编修,后因私修国史罪被捕,因其才华获汉明帝赦免并正式任命为兰台令史,奉诏续写。

2. 体例创新与内容特点

《汉书》开创纪传体断代史先例,记录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至王莽地皇四年(23年)共229年历史。全书分十二纪、八表、十志、七十传,共100卷80余万字。其《艺文志》首创目录学体例,《地理志》系统记录行政区划沿革,《食货志》详载经济制度,均为后世史书典范。

3. 史料考辨与编撰方法

班固广泛参考宫廷档案、奏议、郡国计书等一手资料,对《史记》中汉初记载进行增补订正。如《惠帝纪》补入户口数据,《张骞传》增录西域各国风物。同时采用"春秋笔法",通过遣词造句暗寓褒贬,如用"簒"字表述王莽即位。

4. 家族协作与后续补著

班固死后,其妹班昭(约45-117年)奉和帝命整理遗稿,完成《八表》及《天文志》。马续协助校订律历志。此次家族协作历时四十余年,成为中国古代家族学术合作的典型范例。

5. 历史影响与评价争议

唐代刘知几赞其"文赡而事详",宋代郑樵则批评断代史割裂历史脉络。近现代学者陈寅恪指出其"通识不足而密于制度",钱穆则肯定其对汉代典章制度的系统保存。《汉书》确立的断代史体例直接影响后世《二十四史》编撰体系,其语言风格更成为骈文典范,清代章学诚称"迁书体圆用神,固书体方用智"。

班氏家族两代三人的撰史过程,既反映了东汉初期官方史学建设的制度化趋势,也展现了世家大族在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作用。《汉书》对法律文书、经济数据的系统记录,为研究汉代社会提供了不可替代的实证材料,其编纂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史学的价值取向。

文章标签:

上一篇:秦代音乐文化遗存 | 下一篇:薛道衡诗才绝代

东汉宦官专权的恶果

汉朝李膺

东汉宦官专权是导致王朝衰亡的核心因素之一,其恶果深刻影响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多个层面。以下是具体表现及历史背景的深入分析: 一、政治体制的崩溃1.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继承父志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体现了汉代士人的家学传承与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1. 家学渊源与编

汉朝外戚干政的影响

汉朝汉朝

汉朝外戚干政的影响深远且复杂,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皇权等多个层面,成为汉代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以下是其具体影响及相关扩展:1. 皇权削弱与政局

吕布韦的权谋与结局

汉朝吕布

吕不韦的权谋与结局 吕不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商人,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尤其在秦国政治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他的权谋手段和最终结局,体现了权力

班固承父业著《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继承父志编撰《汉书》是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其过程体现了汉代士人的家学传承与史学发展的时代特征。以下从多个方面展开说明:1. 家学渊源与编

班固撰汉书

汉朝班固

班固所撰《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开创了后世正史编纂的范例,在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详述: 一、基本背景与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