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明朝 >> 详情

三言二拍成书

朝代:明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7838次
历史人物 ► 天启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部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包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创作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言二拍成书

一、成书背景与时间

1. 三言(1620—1627年)

- 冯梦龙于天启年间(1621—1627)陆续刊行,反映晚明社会风貌,题材多源自宋元话本、民间传说和文人改编。

- 《喻世明言》初名《古今小说》,后改称,强调“喻世”的教化功能;《警世通言》侧重道德劝诫;《醒世恒言》则突出“醒世”的社会批判。

2. 二拍(1628—1644年)

- 凌濛初在崇祯年间独立创作,受“三言”影响但更重文人原创,题材拓展至市井奇闻、公案传奇,语言更具文人趣味。

- 《初刻拍案惊奇》刊于1628年,《二刻拍案惊奇》刊于1632年,部分篇章内容相互呼应。

二、内容特点

1. 主题多样

- 涵盖爱情(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官场(《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商贾(《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灵怪(《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体现市民阶层价值观。

2. 艺术手法

- 情节曲折,心理描写细腻,如《卖油郎独占花魁》通过细节展现人物情感转变。

- 语言通俗生动,融合口语与文言,兼具文学性与传播性。

三、历史意义与影响

1. 白话小说高峰

- 标志着中国白话短篇小说成熟,对清代《聊斋志异》《儒林外史》有直接影响。

2. 社会史料价值

- 描绘市井生活、科举制度、商业发展等,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海外贸易兴盛。

3. 版本流变

- 清代因部分内容“诲淫”遭禁毁,但民间抄本流传。现代学者如谭正璧、王古鲁曾校注整理。

扩展知识

冯梦龙受“童心说”影响,主张文学通俗化;凌濛初则兼具士人与书商身份,创作更贴近市场。

日本江户时代“三言”被改编为“唐话本”,影响井原西鹤的浮世草子创作。

文章标签:

上一篇:元军远征日本失败 | 下一篇:珍妃投井悲剧结局

朱允炆靖难失踪

明朝朱允炆

建文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中的失踪是明初政治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悬案之一。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他推行削藩政策引发燕王

李贽离经叛道被囚

明朝李贽

李贽(1527—1602)是明代晚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因其思想尖锐批判程朱理学和传统礼教,被当时主流社会视为"离经叛道"。他的遭遇反映了晚明思想界新旧

董其昌倡南北宗

明朝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是明代晚期重要的书画家、艺术理论家,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南北宗论”,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这一理论以禅

宋应星撰天工开物

明朝天工开物

宋应星是明朝末年著名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其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重要文献。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系统总结了明末以前的农业、

天启大爆炸谜

明朝天启

天启大爆炸是明朝天启六年五月初六(1626年5月30日)发生于北京西南隅王恭厂一带的离奇灾变事件,又称“王恭厂灾”。其成因至今未有定论,被列为“世界三

三言二拍成书

明朝天启

“三言二拍”是明代五部著名白话短篇小说集的合称,包含冯梦龙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和凌濛初创作的“二拍”(《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