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西周 >> 详情

兮甲盘记载淮夷贡赋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16 | 阅读:1404次
历史人物 ► 兮甲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著名的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对淮夷的军事征服与贡赋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下从铭文内容、历史背景及延伸知识展开分析:

兮甲盘记载淮夷贡赋

1. 铭文核心内容

兮甲盘铭文共133字,明确记载周宣王五年(前823年)三月,大臣兮甲(即尹吉甫)奉王命征讨淮夷,战后确立贡赋制度:

军事威慑:"淮夷旧我帛畮(贿)人"表明淮夷此前已臣服周朝,但发生背叛,"敢不用命"导致周王室出兵镇压。

贡赋条款

- 实物贡赋:淮夷需缴纳"布帛""积"(粮草)等物资。

- 贸易管控:严格限制淮夷与周人的民间交易,"毋敢不即次即市",只能在官方指定市场进行贸易。

- 惩罚措施:"敢不用令,则即刑扑伐",违抗者将遭军事打击。

2. 历史背景折射的西周制度

经济控制体系:铭文中的"积"对应《周礼·地官》"委积"制度,反映西周通过地方仓储控制战略物资。

" 国野分治 ":禁止淮夷进入周人核心区域贸易,体现西周"工商食官"的封闭性经济政策。

文字史价值:铭文"畮"字是现存最早"贿"字用例,印证《说文》"畮,田也"的训释演变。

3. 考古与文献互证

与《诗经·大雅·江汉》"淮夷来求"记载相呼应,证实宣王中兴时期对东南方的经略。

对比同期青铜器如师寰簋的"殴俘士女羊牛",可见淮夷之役的掠夺性战争特征。

汉代《盐铁论·徭役》"周宣王征伐淮夷"的记载,证实该事件在秦汉时仍被视为重要史实。

4. 春秋时期的延续影响

淮夷贡赋体系崩溃于西周亡后,《左传》载齐桓公"伐楚包茅不入",反映类似贡赋制度在东周仍被霸主国沿用。

近年安徽阜阳汝阴侯墓出土汉简《春秋事语》,记载楚灵王"执徐子"事件,显示淮夷诸邦至春秋末期仍存残余。

兮甲盘铭文不仅证实西周对边缘族群的"羁縻-贡赋"控制模式,更揭示了早期国家经济剥削与军事威慑的一体化特征。其历史细节可补充《史记》等文献缺载的西周地方治理实态。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昆吾助桀抗商汤 | 下一篇:庞涓妒才害孙膑

废申后立褒姒乱

西周褒姒

"废申后立褒姒乱"概括了西周灭亡的关键事件之一,这一政治动荡直接关联周幽王统治时期的重大决策及其后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事件脉络和深层影响三方面展

吕尚谋伐纣大计

西周周文王

吕尚谋伐纣大计的史实与战略解析 吕尚(即姜子牙)作为周文王、周武王的重要谋臣,在伐纣灭商的进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其战略谋划和军事部署奠定了周朝

周文王兴周伐纣

西周周文王

周文王(姬昌)兴周伐纣是商周之际的关键历史事件,奠定了周王朝八百年基业的基础。以下从历史背景、文王策略、伐纣过程及影响等方面展开: 一、历史背

犬戎破镐京之变

西周镐京

犬戎破镐京之变是中国西周末年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西周王朝的衰亡。这一事件发生在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直接导致西周统治的终结,周平

周王室掌控礼器铸造

西周兮甲

周王室对礼器铸造的掌控是西周时期政治权威与礼制文化紧密结合的重要体现。作为"天命"的代理人,周王室通过垄断青铜礼器的生产与分配,构建了一套维系宗

兮甲盘铭征淮夷

西周兮甲

《兮甲盘》是西周晚期的重要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周宣王时期征伐淮夷的史实,具有极高的历史与文献价值。以下从背景、内容、历史意义及学术争议等多方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