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和珅当政权臣专政

朝代:清朝 | 时间:2025-08-06 | 阅读:8505次
历史人物 ► 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最具争议的权臣,其专政现象反映了清代中期官僚体系的腐败与皇权控制的失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与扩展:

和珅当政权臣专政

1. 权力扩张路径

和珅通过担任军机大臣、内务府总管、吏部尚书等20余要职,形成"兼摄多职,权倾朝野"的局面。乾隆晚年倚重其理财能力,默许其垄断奏折呈递渠道,甚至代批部分奏章,实质架空了部分皇权。

2. 财政垄断与经济犯罪

创设"议罪银"制度表面为充盈国库,实为系统性贪污工具。通过控制崇文门税关、盐政等肥缺,构建涉及2000余家商号的贪腐网络。嘉庆抄家时登记的白银8亿两(约合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尚不包括被隐匿的珍宝古玩。

3. 官僚体系腐蚀

推行"捐纳"(卖官)制度化,形成"和党"集团。史料记载其提拔官员标准公开以贿银数额衡量,导致"文武百僚,奔走其门,如市贾然"(《啸亭杂录》)。1799年倒台后牵出涉案官员达56人。

4. 文化控制手段

篡改《四库全书》编纂过程,销毁对其不利的文献。利用《石头记》(红楼梦)刊印审查权,删改政治敏感内容,开清代商业化运作先例。

5. 国际关系影响

在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期间,因收取英使贿赂而误导乾隆对英外交政策,错失了解西方工业革命机遇。其把持的粤海关勒索外商行为,成为战争前中西贸易矛盾的诱因之一。

6. 权力垮台的特殊性

嘉庆帝采用"太上皇驾崩后三日迅即处决"的策略,避免其党羽反扑。查抄资产清单《和珅犯罪全案档》显示,其财富包括当铺75座、银号42家、田产8000顷,印证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民间谚语。

从政治学视角看,和珅专政本质是君主年老怠政与官僚体系失控的复合产物。其案例成为清代统治者警惕权臣的经典教材,直接影响道光朝确立"亲王不领军机"的祖制。现代研究认为,和珅集团贪腐金额相当于当时全国GDP的15%-20%,这种系统性腐败对清王朝由盛转衰具有标志性意义。

文章标签:

上一篇:明世宗嘉靖帝的朝政变革 | 下一篇:妇好率军征伐鬼方

和珅当政权臣专政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最具争议的权臣,其专政现象反映了清代中期官僚体系的腐败与皇权控制的失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与扩展:1. 权力

和珅兴衰史揭秘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是清代乾隆朝最具争议的权臣,其人生轨迹堪称清朝官场贪腐的典型缩影。以下依据史实详述其兴衰历程及时代背景: 一、崛起阶段1. 出身

谭嗣同变法殉国

清朝谭嗣同

谭嗣同(1865—1898)是清末维新派的核心人物之一,其因戊戌变法失败而殉国的事迹,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知识分子为改革献身的象征性事件。以下从多个角度剖析

康有为公车上书变法

清朝康有为

康有为“公车上书”是1895年清朝甲午战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1300余名在京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请求拒签《马关条约》、推行变法的重要事件。这一

和珅当政权臣专政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是清代乾隆、嘉庆两朝最具争议的权臣,其专政现象反映了清代中期官僚体系的腐败与皇权控制的失控。以下是基于史实的分析与扩展:1. 权力

和珅兴衰史揭秘

清朝和珅

和珅(1750-1799年)是清代乾隆朝最具争议的权臣,其人生轨迹堪称清朝官场贪腐的典型缩影。以下依据史实详述其兴衰历程及时代背景: 一、崛起阶段1. 出身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