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宋朝 >> 详情

宋高宗绍兴和议成 (1141年)

朝代:宋朝 | 时间:2025-06-19 | 阅读:4794次
历史人物 ► 宋高宗

宋高宗绍兴和议(1141年)是南宋与金国在长期战争后达成的重要和平协议,标志着南宋初期对金战略从反抗转为妥协。以下是其主要内容和背景分析:

宋高宗绍兴和议成 (1141年)

一、历史背景

1. 宋金战争态势:自1127年"靖康之变"后,南宋与金国持续交战。1130年富平之战失败后,南宋退守江南,岳飞韩世忠等将领虽在局部取得胜利(如1140年郾城大捷),但高宗赵构与宰相秦桧主张议和。

2. 金国内部变化: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后,面临内部权力斗争,将领兀术(完颜宗弼)虽主战但消耗巨大,遂转向以和谈换取实际利益。

二、和议主要内容

1. 领土划分:南宋正式放弃淮河以北领土,承认金国对中原的统治,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今陕西宝鸡西南)为界。

2. 政治地位:南宋向金称臣,金册封赵构为"宋帝",宋需"世服臣职",每年缴纳岁币银25万两、绢25万匹。

3. 人事安排:南宋被迫解除岳飞、韩世忠等主战派兵权,岳飞以"莫须有"罪名被处死(1142年),韩世忠罢官。

三、深远影响

1. 战略格局定型:奠定宋金南北对峙局面,此后百年间虽有战争(如1161年采石之战),但基本维持此边界。

2. 经济文化后果:南宋节约军费转向经济发展,促成江南经济繁荣;北方汉人在金统治下逐渐形成"中华一体"观念(金世宗时期)。

3. 政治争议:秦桧被后代视为"奸臣"典型,岳飞被神化为民族英雄(至孝宗时平反,追谥"忠武")。

四、补充细节

和议前曾有多轮谈判,如1138年第一次和议因金国内乱废止("天眷议和")。

金国保留"归还徽宗灵柩及韦太后"作为谈判筹码,韦太后1142年南归成为南宋宣传素材。

和约原文载于《金史·熙宗纪》,南宋方面记录见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绍兴和议本质上是以领土和尊严换取生存空间的策略,反映出南宋朝廷在军事能力有限情况下,选择以经济优势维持政权的现实考量。这一政策虽受后世诟病,但客观上为江南社会发展争取了相对稳定的环境。

文章标签:

上一篇:药元福勇冠三军 | 下一篇:张弘范崖山之战

宋军灵州城溃败

宋朝王安石变法

宋军灵州城溃败是北宋与西夏战争中的一次关键军事失利,发生于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的灵州之战。此战是宋神宗时期"五路伐夏"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最

联蒙灭金终遗祸

宋朝贾似道

“联蒙灭金终遗祸”指的是南宋与蒙古结盟共同灭亡金朝,最终却导致自身面临更强大威胁的历史事件。这一策略的短视与地缘政治误判,成为南宋灭亡的重要

文天祥抗元被俘

宋朝文天祥

文天祥抗元被俘是南宋末年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现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历史背景1. 南宋末年局势 1273年元军攻破襄阳后

包拯铁面青天誉

宋朝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著名清官,以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著称,世称“包青天”。他的形象经由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的加工,成为中国古代清官

宋高宗绍兴和议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宋朝宋高宗

宋高宗绍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签订的重要和约,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正式形成。以下是关于这一事件的分析和背景扩展:1. 和议背景

宋金盟约缔和平约

宋朝宋高宗

宋金盟约是12至13世纪南宋与金朝之间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标志着双方在长期战争后确立的阶段性和平关系。主要盟约包括“绍兴和议”(1141年)、“隆兴和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