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三国 >> 详情

吕布诛杀董卓

朝代:三国 | 时间:2025-06-26 | 阅读:8244次
历史人物 ► 吕布

吕布诛杀董卓东汉末年政治斗争中的标志性事件,发生于公元192年。这一事件对汉末乱局的演变起到关键作用,需从多重角度分析其背景、经过及影响。

吕布诛杀董卓

一、历史背景

1. 董卓专权之势:189年董卓进京后废少帝立献帝,自封相国,独揽大权。其残暴统治引发朝野不满,如滥杀大臣(如丁原、伍孚)、焚烧洛阳等恶行,导致关东诸侯联合讨伐。

2. 吕布的角色:原为丁原部将,被董卓诱降后成为其义子,任中郎将。董卓对吕布既倚重又猜忌,曾因小事掷戟攻击吕布,矛盾逐渐深化。

3. 王允的谋划:司徒王允联合士族集团,利用吕布与董卓的裂隙,策动其倒戈。王允以“为国除害”之名,并许诺政治利益,促使吕布下定决心。

二、事件经过

时间地点:192年四月二十三日,董卓乘车入宫参加禅让仪式,于北掖门遭伏击。

刺杀细节:吕布与李肃(原董卓部下)协同行动。吕布持矛刺穿董卓咽喉,士卒随后斩首。据《后汉书》载,董卓肥胖尸体被曝于市,守尸官吏在其肚脐插灯芯点燃,燃烧数日。

三、深层次原因

1. 权力结构失衡:董卓迁都长安后试图强化个人权威,削弱凉州集团与并州集团(吕布所属)的平衡,引发内部离心。

2. 吕布的投机性:吕布的反复性格(如后世“三姓家奴”评价)使其在利益与风险权衡中选择背叛。王允承诺的“骑都尉”“假节”等官职成为直接诱因。

3. 社会矛盾激化:董卓征发徭役、毁坏五铢钱改铸小钱等政策导致经济崩溃,民怨沸腾,刺杀行为具备一定民意基础。

四、后续影响

短期乱局:王允执政后未能妥善处理董卓余党(如李傕、郭汜),导致凉州军反扑,长安再度陷落。

吕布的命运:吕布投奔袁术袁绍未果,最终割据徐州,成为汉末割据势力之一,后为曹操所杀。

汉室威信彻底瓦解:此事件标志着中央权威崩溃,进入诸侯混战阶段,为三国鼎立埋下伏笔。

延伸知识

地理因素:董卓修建的郿坞“万岁坞”积粮可供三十年之用,反映其割据意图。

文化符号:元代《三国志平话》将吕布刺杀动机归因于与董卓婢女私通,但正史无此记载,多为后世演绎。

吕布诛杀董卓是多重矛盾爆发的产物,既包含个人恩怨,也折射出汉末皇权衰微下军阀、士族与武将间的复杂博弈。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汉赋四大家崛起 | 下一篇:文豪陆云兄弟传

群英会策破敌计

三国鲁肃

《群英会策破敌计》是一个常见于《三国演义》的历史典故,主要描述了赤壁之战前东吴与刘备联军如何通过智谋联合抗曹的过程。这一情节虽经小说艺术加工

诸葛恪专权遭诛

三国诸葛恪

诸葛恪是东吴重臣诸葛瑾之子,诸葛亮之侄,早年以才学闻名,深得孙权器重。孙权临终前任命他为辅政大臣,与孙弘、孙峻等共同辅佐幼主孙亮。然而诸葛恪

曹操统一北

三国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标志性的事件,其过程与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分析: 一、政治与军事战略的核心步骤1. 兖州奠基(192年) 曹操在

马超英勇:西凉铁骑的传奇人生

三国马超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作为西凉军阀马腾之子,马超以骁勇善战著称,其率领的西凉铁骑以迅猛剽悍的作

白门楼吕布丧命

三国吕布

白门楼吕布丧命是三国时期的重要事件,发生在建安三年(198年),其背景是吕布与曹操集团的决战。以下是基于《三国志》等史料的具体分析: 1. 战役背景与

三英战吕布壮烈史

三国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虚构的经典情节,正史中并无明确记载,但这一故事源于民间对东汉末年群雄讨董的加工,糅合了历史与艺术想象。以下是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