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清朝 >> 详情

慈禧太后复辟后保守统治

朝代:清朝 | 时间:2024-06-08 | 阅读:2919次
历史人物 ► 慈禧

慈禧太后复辟后的保守统治

慈禧太后复辟后保守统治

1903年11月,慈禧太后发动了著名的"戊戌政变",废黜了光绪帝,重新掌握了对整个清王朝的控制权。此后,慈禧太后实行了长达十年的保守统治,其间清朝的改革进程再次被彻底扼杀。

慈禧太后复辟后的统治特点:

1. 大权独揽,专制统治

慈禧太后经过政变重新坐稳了政权,她完全依靠军队力量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从此,慈禧太后成为清王朝的实际统治者,同时也是一位专制的君主。她对朝政的各个方面都实行了严密的控制,基本上不受任何约束。在她的统治下,清廷的决策过程就是慈禧个人意志的体现。

2. 保守倒退,恢复封建专制

慈禧太后重新掌权后,彻底背弃了光绪帝时期的改革,大肆恢复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她废除了光绪帝所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撤销了学堂、停止了新军的训练等。同时,她还大幅度加强了内廷的权力,恢复了内廷对政治事务的干预。慈禧太后不仅恢复了内廷的权力,而且严厉打压了官僚集团内部的改革派力量,使得清政府再次沦为一个保守专制的政治机构。

3. 倚重东林党人,实行复古政策

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慈禧太后主动寻求与保守派力量的联盟。她重用了一批东林党人,如奕䜣、刚毅、丕惇等人,并委任他们担任要职。这些人都是坚定的保守派分子,他们积极响应慈禧太后的复古政策,大量废除了光绪帝时期的改革措施。在他们的建议下,慈禧太后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封建专制制度,比如恢复了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等等。

4. 对外政策保守且软弱

在对外政策上,慈禧太后也表现出了保守和软弱的特点。她对列强的侵略行为采取了妥协和退让的态度,大幅 indemnity 来赔偿战争赔款。同时,她还积极寻求通过聘用外国顾问来改善中国的军事和经济状况。此外,慈禧太后还允许沙俄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大规模的经济侵略和军事扩张。总的来说,慈禧太后的对外政策都体现了清王朝最后时期的保守和软弱。

综上所述,慈禧太后在复辟后的10年间,彻底扼杀了前期的改革进程,恢复并加强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她不仅大幅度加强了皇权,而且还积极联合保守派力量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她的对外政策也表现出了清王朝末期的保守和软弱特点。正是在慈禧太后的统治下,清王朝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陷入了深重的危机。

文章标签:

上一篇:伊尹辅政功绩卓著 | 下一篇:子贡:孔门大弟子博学

乾隆诗词文化成就

清朝乾隆

乾隆帝(1711—1799)作为清朝第六位皇帝,其诗词创作在数量上极为惊人,现存诗作逾四万三千首,远超中国历史上其他帝王。尽管文学价值历来评价不一,但其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

清朝谭嗣同

谭嗣同与“戊戌六君子”是清末戊戌变法失败后牺牲的七位维新志士的统称,但历史上实际被处决的共有六人(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

鳌拜擅权被擒

清朝鳌拜

鳌拜擅权被擒是清朝康熙初年一场重要的政治事件,展现了少年康熙帝的果决与清初皇权集中的关键转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背景与擅权经过1. 辅政

兆惠平定准噶尔

清朝平定准噶尔

兆惠(1708年-1764年)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重要将领,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准噶尔是蒙古卫拉特四部之一,长期与清朝对抗。乾隆二十年(1755年

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

清朝慈禧

戊戌变法与维新运动是中国晚清时期由知识分子和开明官僚推动的两场重要改革运动,两者在时间、内容和影响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下从背景、内容、失败

慈禧挪用军费庆寿

清朝慈禧

慈禧太后挪用军费庆寿是晚清历史中备受争议的事件,主要涉及1894年甲午战争前后为筹办六十岁寿辰(1894年11月)而调用海军经费的行为。以下依据史实分点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