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刘墉书法大家
刘墉(1719—1804),字崇如,号石庵,清代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山东诸城人。他是乾隆、嘉庆两朝重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号“文清”。在书法史上,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并称为“清代四大书家”,其书法艺时间 ► 2025-06-30 | 标签 ► 书法 | 历史人物 ► 刘墉
[晋朝] 士族文化鼎盛期
士族文化鼎盛期主要指中国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初期(约3—7世纪),以门阀士族为核心的社会文化现象。这一时期的士族不仅是政治权力的垄断者,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体,其特征和影响可归纳如下: 1. 政治垄断与九品中正时间 ► 2025-06-29 | 标签 ► 士族文化 | 历史人物 ► 支遁
[汉朝] 曹大家续写汉书
曹大家(约45年-约120年),即班昭,字惠班,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参与正史编修的女性。其续写《汉书》的工作在史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如下:1. 续补《汉书》未完成部分 班昭在兄长班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班昭
[隋朝] 薛道衡诗文大家
薛道衡是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出身河东薛氏,历仕北齐、北周、隋三朝,被誉为“隋代诗人之冠”。其诗文以典雅深婉、音律和谐著称,在南北朝至隋初的文学转型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以下从多方面展开分析:时间 ► 2025-06-27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杨广
[汉朝] 汉赋四大家崛起
汉赋四大家指的是西汉时期以赋体文学创作闻名于世的四位杰出文学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他们在汉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标志着汉赋从形成走向成熟的历程。 一、汉赋兴起的背景 汉赋的繁荣与西汉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汉赋 | 历史人物 ► 扬雄
[夏商] 二里头文化兴夏
二里头文化(约公元前1750—前1500年)是中国早期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主要分布于河南中西部,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核心。学界普遍认为其与文献记载的夏王朝密切相关,可能是夏文化的重要遗存。以下从考古发现与历史意时间 ► 2025-06-26 | 标签 ► 文化 | 历史人物 ► 甲骨文
[元朝] 伊斯玛哀王朝的元朝统治与文化传承
伊斯玛哀王朝(即伊利汗国,1256-1353年)是蒙古帝国四大汗国之一,由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建立,统治核心区域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高加索及中亚部分地区。其与元朝(1271-1368年)同属蒙古帝国分支,两者在政治、经济、时间 ► 2025-06-25 | 标签 ► 文化 | 历史人物 ► 元朝
[春秋战国] 四公子养士留名
"四公子养士留名"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四位著名的贵族公子——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他们以招揽门客(养士)闻名于世,成为战国养士文化的代表人物。这一现象深时间 ► 2025-06-25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张仪
[明朝] 董其昌书法大家
董其昌(1555—1636)是晚明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其书法艺术以“淡雅秀润”“疏朗空灵”的独特风格开创“华亭书派”,与邢侗、米万钟、张瑞图并称“晚明四家”。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书法成就:1. 师时间 ► 2025-06-25 | 标签 ► 书法 | 历史人物 ► 董其昌
[元朝]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碰撞与融合故事
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构成中国古代历史演进的重要动力,其深远影响体现在政治制度、军事战略、经济模式、技术传播、艺术形态等多个维度。以下从史实角度展开分析: 一、地理基础与生存方式的根本差异农耕时间 ► 2025-06-24 | 标签 ► | 历史人物 ► 四等人制
汉朝桑弘羊
秦朝秦朝
春秋战国老子
西周三监之乱
夏商妇好
清朝阮元
明朝崇祯
元朝元仁宗
宋朝柳永
五代十国边镐
三国貂蝉
汉朝张骞
秦朝赵高
西周共和
夏商商朝
清朝广州十三行
明朝戚继光
元朝怯薛
宋朝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