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张仪 - 秦国著名谋士

朝代:秦朝 | 时间:2024-06-01 | 阅读:8385次
历史人物 ► 张仪

张仪秦国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秦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关于张仪的1000字左右的详细介绍:

张仪 - 秦国著名谋士

张仪(?-309 BC)原名张仪,字子卿,出生于秦国。他在秦昭王、庄襄王和秦惠文王三朝都担任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职务,被誉为"三代卿相"。

张仪出身名门,他的祖父张释为秦孝公时的大夫,父亲张肥也是秦国的著名谋士。张仪从小就饱学经典,精通天文、历法等知识,深受秦昭王的赏识。在秦昭王时期,张仪先后担任大司马、丞相等要职,为秦国奠定了统一六国的基础。

公元前339年,秦国与赵国爆发战争,秦军节节败退。此时,张仪提出了著名的"趁热打铁"战略:趁赵国还未完全准备好,立即发动全面进攻,迅速消灭敌人。在张仪的谋划下,秦军在赵国境内大获全胜,最终迫使赵国割让函谷关等重要地区。这一仗不仅巩固了秦国在关中地区的统治,也提升了张仪在秦国的地位。

不久,张仪又为秦国制定了进攻韩国的计划。他主张先攻打韩国的衰弱之地,再逐步攻打韩国的腹地。在张仪的谋划下,秦军攻入韩国,一路势如破竹,终于迫使韩国投降。这一战役彻底打垮了韩国,大大扩张了秦国的疆域。

在张仪的推动下,秦国先后灭亡了魏、楚、赵、韩、燕五国,统一了中国。此时的秦国已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张仪也被尊称为"五国纵横"的伟大谋士。

此后,张仪又为秦惠文王制定了著名的"十年经营"计划,力图通过改革内政、发展经济等措施来巩固秦国的统治地位。他主张削减军事开支,增加农业投入,并大力发展商业贸易。在张仪的推动下,秦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

然而,张仪与秦惠文王的关系在后期出现了矛盾。秦惠文王渐渐摆脱了张仪的影响,开始实行更加的政策。张仪担心秦惠文王的做法会危及秦国的统治地位,于是多次劝谏。但遭到王的不满,最终被罢免官职,流放到蜀地。

在蜀地,张仪积极推动了秦国的版图扩张,派兵攻打巴蜀等地。他还为秦国规划了海上通商路线,开启了"丝绸之路"的前期历史。不过,由于受到秦惠文王的猜忌和迫害,张仪最终在蜀地去世,年仅59岁。

总的来说,张仪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的"趁热打铁"战略、"十年经营"计划等都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和政治思想的经典。尽管后期遭到秦惠文王的清算,但张仪仍然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文章标签:

上一篇:中央集权与地方自治的矛盾 | 下一篇:孙权抱负超群 - 东吴崛起建基

秦代刑徒劳役的真相

秦朝秦律

秦代刑徒劳役的真相是一个涉及法律、社会制度与基层治理的复杂议题。根据出土秦简(如睡虎地秦墓竹简、里耶秦简)和《史记》等文献记载,秦代刑徒劳役

秦始皇陵的防盗设计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陵的防盗设计是中国古代陵墓工程的巅峰之作,其复杂性和精密性体现了秦代高超的科技水平与强烈的防盗意识。根据《史记》等史料记载及现代考古发

秦始皇五次东巡之谜

秦朝秦始皇

秦始皇五次东巡之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引人深思的课题。作为中国第一位完成大一统的皇帝,嬴政在统一六国后(前221年)至去世前的十二年间(前210年)先后

赵高专权与指鹿为马

秦朝赵高

赵高是秦朝末年著名的权臣,其专权与“指鹿为马”的典故深刻反映了秦二世时期政治腐败与权力异化的历史悲剧。 一、赵高专权的背景与手段 1. 政治崛起: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

春秋战国张仪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策略的经典案例,展现了张仪作为纵横家代表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

纵横家张仪:策士风云

春秋战国张仪

纵横家张仪:策士风云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与苏秦并称“纵横双璧”。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以“连横”之策助秦国瓦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