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4 | 阅读:4547次
历史人物 ► 张仪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策略的经典案例,展现了张仪作为纵横家代表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在位),核心目标是瓦解东方六国(楚、齐、燕、赵、魏、韩)的合纵联盟,为秦国东进扩张铺路。以下是基于《史记·张仪列传》等史料的具体分析: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

一、历史背景

1. 合纵之势的形成

前318年,公孙衍发起首次五国(魏、赵、韩、楚、燕)合纵攻秦,虽被樗里疾击退,但暴露了六国联合对秦的威胁。秦惠文王急需破解这一困局。

2. 张仪的个人经历

张仪早年师从鬼谷子,以"连横"(秦与单个国家结盟瓦解合纵)为战略核心,曾因被诬盗璧在楚国受辱,后入秦受重用。

二、具体策略与实施

1. 远交近攻的雏形

- 拉拢齐国:前313年,张仪以商於之地六百里为诱饵欺骗楚怀王,诱使楚国与齐国断交,破坏齐楚联盟(《战国策·秦策二》记载细节)。

- 威慑魏国:前328年迫使魏国献上郡十五县,次年又拥立亲秦的公子政为魏太子。

2. 军事外交双管齐下

在丹阳之战(前312年)中,秦军大败孤立无援的楚军,斩首八万,顺势夺取汉中。此役实质是张仪外交策略的军事兑现。

3. 心理战术运用

张仪多次利用各国君主贪利短视的特点,如对楚怀王许以"商於之地",对魏襄王威胁"若不事秦,秦出兵三日可至大梁"。

三、战略成果

1. 合纵体系的崩解

至前311年,楚国沦为首鼠两端之国,魏韩成为秦的"卫星国",齐国持观望态度,苏秦死后齐湣王甚至转向"事秦"。

2. 秦国东进基础奠定

通过连横策略,秦国在惠文王时期夺得魏国河西、楚国汉中,控制崤函通道,为日后白起长平之战创造了地理优势。

四、深层影响

1. 纵横家学派的实践范例

张仪将《鬼谷子》"捭阖之道"具体化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操作手册,其诈术虽受道学家批评,但被《韩非子》视为"量敌虑说"的典范。

2. 地缘政治模式的创新

连横策略首次系统运用"边缘地带理论"(秦国始终避免同时与两个大国为敌),这一思想被范雎"远交近攻"进一步完善。

3. 史料争议点

《战国策》记载张仪活动跨度达50年,现代学者考证其实际活跃期约30年(前328—前309年),部分事迹可能与其他策士混淆。

张仪的策略虽短期见效,但过度依赖君主信任(秦武王即位后即被驱逐),反映出纵横家政治的局限性。但其拆解多国联盟的手法,至今仍是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案例。

文章标签:

上一篇:褒姒红颜一笑乱诸侯 | 下一篇:秦代宗教与祭祀活动

屈原离骚爱国魂

春秋战国屈原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他的代表作《离骚》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更集中体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与政治理想。以下从历史背景、

庄子的逍遥哲学

春秋战国庄子

庄子的逍遥哲学是道家思想的核心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于《庄子》内篇的《逍遥游》及其他章节中。其核心是通过超越世俗束缚,实现精神绝对自由。以下从思

墨子与兼爱非攻

春秋战国墨子

墨子(约公元前470年—前391年),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兼爱”与“非攻”对中国古代哲学和伦理思想影响深远。以下是基于

晏子治国外交策

春秋战国晋国

晏子(前578年—前500年),名婴,字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辅佐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君主。其治国与外交策略以务实、灵活著称,主要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

春秋战国张仪

张仪连横破纵说秦王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外交策略的经典案例,展现了张仪作为纵横家代表的政治智慧与战略眼光。这一事件发生在秦惠文王时期(前337—前311年

纵横家张仪:策士风云

春秋战国张仪

纵横家张仪:策士风云 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与苏秦并称“纵横双璧”。他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列国,以“连横”之策助秦国瓦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