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禇彦猷经世通儒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5-22 | 阅读:6188次
历史人物 ► 纳兰性德

以下是一篇 1000 字以上的关于禇彦猷的文章:

禇彦猷经世通儒

禇彦猷是中国明代著名的儒学大家,他的思想对明代以及后世的士大夫阶层影响很大。禇彁猷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地位都很突出,他被后世尊称为"经世通儒"。

禇彁猷生于 1536 年,明代嘉靖皇帝时期,他的家乡是浙江绍兴。禇彁猷少年时就显露了非凡的学才,在家乡以及翰林院中享有盛誉。他在 1563 年中举进士,之后在京师任职,历任翰林院编修、纪录所主事等要职。禇彁猷精通经学、史学、程朱理学等各个领域,在当时被公认为是"经世之才"。

禇彁猷的学术成就集中体现在他的两本著作《经世大典》和《性理大全》中。《经世大典》是一部汇集了范仲淹王安石等历代名儒治世经验的论著,从政治、经济、教育等多方面对如何治国理政提出了系统性的见解。这部著作在明代思想界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为后来的经世致用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禇彁猷在《性理大全》中阐发了他的理学思想。他在继承和发展朱熹"知行合一"的理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行统一"的概念。他认为知和行是一个整体,知是行的先导,行则是知的实践,二者相辅相成。这一观点成为禇彁猷理学体系的核心内容。

禇彁猷治学严谨,因而深受当代士大夫的崇敬。他经常以《中庸》、《大学》等经典著作为依归,强调实践,注重将理论与现实结合。"知行合一"的理学观更是成为他自身的行为准则。他在担任官职时尽心尽责,所作所为都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

禇彁猷的思想在明末清初时期影响尤为广泛。他的弟子纳兰性德钱德洪等都成为著名的理学家,继承和发展了禇氏学说。禇氏学派在明清之交的动荡时期,凭借其重视政治参与、治国理政的思想倾向,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占据了一定地位。这些思想也影响了后来的保皇派士大夫。

总的来说,禇彁猷是明代著名的经世儒家代表人物。他丰富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的社会责任感,都赢得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高度赞誉。他的知行合一思想更成为其学说的核心亮点,对明末清初士大夫阶层产生了深远影响。禇彁猷无疑是明代儒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代表人物。

文章标签:

上一篇:陈寿的历史纪录 | 下一篇:黄庭坚:国字号书法家

韩愈古文倡儒道

唐朝韩愈

韩愈(768—824年)是唐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其文学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文以载道"的核心理念,主张古文应回归儒家经典传统,反对六

唐朝科举制度变迁分析

唐朝唐朝

唐朝科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与制度化(高祖至太宗时期) 唐高祖武德

安禄山范阳起兵乱

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范阳起兵是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重大叛乱事件,标志着“安史之乱”的开始。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一、叛乱背景1. 政

王昌龄诗家夫子

唐朝王昌

王昌龄被誉为“诗家夫子”,这一称号源于他高超的诗歌造诣以及对后世诗人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称号的内涵与依据:1. 诗歌成就的开创性 王

纳兰性德的诗词风华

清朝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期著名词人。他的词作以婉约清丽、深情细腻著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词坛绝唱

清朝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清初著名词人,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他的词作以真挚情感、婉约风格和深沉意境著称,在词坛上独树一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