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事件 >> 晋朝 >> 详情

将军周处除三害

朝代:晋朝 | 时间:2025-08-01 | 阅读:8490次
历史人物 ► 周处

将军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虞溥所著《江表传》,后被《晋书·周处传》收录,成为彰显改过自新、为民除害的经典典故。这一事迹虽经过文学演绎,但有明确历史依据。

将军周处除三害

周处(236-297年)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其事迹主要发生在西晋初期。根据史书记载:

1. 三害具体所指

- 南山猛虎:常袭击人畜,危害乡里

- 长桥恶蛟(实为鳄鱼或巨):在河中翻船伤人

- 周处本人:少年时横行乡里,被民众视为祸患

2. 除害过程

- 周处听闻乡民将三害并称后幡然醒悟,先用射杀猛虎,再入水与恶蛟搏斗三日三夜,最终斩杀恶蛟。当他发现乡亲们误以为他与恶蛟同归于尽而庆贺时,决心彻底改过。

3. 历史背景补充

- 周处后来拜陆机陆云为师,励精图学,最终成为西晋名将。

- 元康七年(297年)在平定氐人齐万年叛乱时,因梁王司马肜故意不发援兵而战死,追赠平西将军。

- 唐代官方编修《晋书》时,将周处列入"孝友传",强调其改过自新的典范意义。

4. 历史与文学的差异

- 史学界对"三害"细节存疑,认为可能存在文学夸张,但周处改过从军的事迹确凿。

- 《世说新语》记载其"始知人情所患"的顿悟过程,体现魏晋时期儒家修身观念。

5. 后世影响

- 明代《醒世恒言》将其改编为小说

- 清代戏曲多有演绎

- 现代宜兴仍存"周王庙"等纪念场所

周处故事的文化价值在于:既反映魏晋时期地方豪强的社会问题,也展现儒家"过而能改"的道德教化功能,其精神内核超越了具体史实成为文化符号。

文章标签:

上一篇:管宁割席拒华歆 | 下一篇:陈朝吴明彻北伐败

晋恭帝司马德文

晋朝司马德文

晋恭帝司马德文(386年-421年),东晋末代皇帝,为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母为陈归女。他是东晋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其统治时期标志着东晋的终结和刘宋

谢安镇定退敌

晋朝谢安

谢安镇定退敌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智取胜的经典案例,主要涉及383年的淝水之战。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

书法家王羲之

晋朝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年,一说321—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其官至右军将军,世

朝廷重臣贾充

晋朝贾充

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西晋开国重臣,颍川郡襄城县(今河南襄城)人。他是魏晋之际政治斗争的核心人物,其生涯贯穿曹魏末年至西晋初年,对司马

将军周处除三害

晋朝周处

将军周处除三害的故事源自东晋时期虞溥所著《江表传》,后被《晋书·周处传》收录,成为彰显改过自新、为民除害的经典典故。这一事迹虽经过文学演绎,但

周处除害改过篇

晋朝周处

《周处除害改过篇》是中国古代一则著名的励志故事,出自《世说新语·自新》,主要讲述西晋时期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周处从顽劣少年蜕变为忠臣良将的过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