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五代十国 >> 详情

杨君牢:十国时期君主

朝代:五代十国 | 时间:2024-04-27 | 阅读:4393次
历史人物 ► 刘承祐

杨君牢(918年-923年),字万里,五鼓鸣州(今湖南益阳)人,十国时期南汉开国君主刘龑的重要臣子。他的父亲是南汉开国功臣杨嶠。

杨君牢:十国时期君主

杨君牢早年跟随杨嶠参加了南唐侯瑾的征伐,后来随杨嶠投奔刘龑。刘龑很赏识杨君牢,官至内城使。后来,因为杨嶠的弟弟杨氏与刘龑的女儿结婚,刘龑封杨氏为平阳固王,并委以重任,掌管宫廷内外事务,杨氏的权力比刘龑自己还要大,甚至比杨嶠还要大。这使得杨君牢在刘龑的朝廷中处于强势地位。

然而,杨氏的作为引发了朝臣们的不满,朝廷内部出现了两派:杨氏派和反杨氏派。923年,反杨氏派得到了刘龑的姑妈、太妃梁贤妃的支持,发动了政变,杨氏全家被赶出宫廷。杨君牢被软禁在东苑,梁贤妃担任国政的摄政。同年,刘龑死于疾病,由他的儿子刘承祐继位。

刘承祐继位后,梁贤妃仍然掌握实权。刘承祐不满梁贤妃的干预,开始寻找能够帮助自己掌握实权的势力。他与南楚君主徐知诰结盟,计划共同消灭南汉。杨君牢在东苑被软禁期间,与徐知诰有过多次私通,也被牵涉进了这场政治斗争中。

926年,徐知诰派遣杨常替、叶逊等人暗杀刘承祐,南汉灭亡,南楚吞并了南汉的领土。杨君牢在南汉灭亡后逃亡到东川军(今四川广元市),被东川军统领王建收留。王建称帝后,杨君牢被任命为右卫大将军,掌管过往隘口。在王建死后,秦宗权篡位称帝,杨君牢也便隐居山林之中。

杨君牢是南汉的重要臣子,他的权力比刘龑更大,但是因为被牵涉进政治斗争中,最后流亡东川,未能享受晚年。他在南汉历经国运的兴衰,也见证了十国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白:醉吟丰韵华夏诗仙 | 下一篇:宋代医学发展概述

葛从周后梁名将

五代十国王镕

葛从周(约858年―914年),后梁名将,字通美,濮州鄄城(今山东鄄城)人。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政权的重要军事将领,因作战勇猛、谋略过人而被誉为“五

高行周勇冠三军

五代十国李存勖

高行周(885-952年),字尚质,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将领,幽州(今北京)人,以勇武善战著称,"勇冠三军"的评语源自《旧五代史》对其军事才能的高度赞誉。其

顾闳中绘韩熙载图

五代十国顾闳中

顾闳中所绘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中国五代南唐时期的重要人物画杰作,现存版本为宋代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原作已佚。该作品以纪实性手法描绘了南

后晋的短暂统治

五代十国石敬瑭

后晋(936年—947年)是中国五代十国时期由沙陀人石敬瑭建立的短命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历经两帝,仅存续11年。其兴亡与契丹的干预密切相关,是

后汉隐帝刘承祐之死

五代十国刘承祐

后汉隐帝刘承祐(931年-950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第二位皇帝,其死亡事件是这一短命王朝终结的关键节点。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1. 统治背景与政

后汉隐帝刘承祐被杀事件

五代十国刘承祐

后汉隐帝刘承祐被杀事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政权内部权力斗争激化的结果,发生于乾祐三年(950年)。这一事件标志着后汉政权的实质性终结,并为后周政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