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唐朝大诗人杜牧

朝代:唐朝 | 时间:2024-04-18 | 阅读:9009次
历史人物 ► 李白

唐朝大诗人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河南巩县(今属陕西)人。杜牧与李白杜甫合称唐诗“三李一杜”,他擅长写景、抒情,尤以小放词、小调为佳,风格清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他是唐代以后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唐朝大诗人杜牧

杜牧曾任翰林学士、右拾遗、赞皇县尉等官职,后追随李德裕北伐,历经边塞之变,对他的诗歌风格形成了很大影响。他的诗歌多写自然山水景色,或描写建筑物、人物和思想感情,有时带有轻松幽默的语气。他的才华、人品和性格,让他成为了一位备受人们敬爱的大诗人。

杜牧的诗歌大多取材于自然与人文,表现了宁静祥和的境界。他的小诗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他的小诗在施放和用词上简练有力,意蕴深远,有着独特的韵味,风格淡雅清新,给人以清新、自然、温馨之感。他写小诗,注重情感的描绘,表达他对人生苦乐冷暖的关注,充分体现出他对人性的关注。

杜牧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词篇,比如“清明时节雨纷纷”、“登高壮观天地间”、“客中初夏”、“江南春”等。他的真、善、美的艺术追求,赢得了后人的尊重和崇敬,其经典作品被收录于各种文选和诗集中,现在仍然流传于世。

杜牧的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小诗,这些诗歌简短精练,语言通俗易懂,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深情关注。例如《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以一种简练、醇厚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庐山景色的惊叹和感慨。他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形式,描绘了庐山的山形和地势。然后,他再次强调了自己没有发现庐山的真正面貌,最后一句“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他的感怀之情。这首诗既赞美了自然之美,同时也揭示了人的渺小和无知。

还有一首词《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这首词极富哲理性感悟,以草一岁一枯荣的自然规律来抒发人生离别的感情,将景物与人生相结合,以自然景色反映人的情感。他说“春风吹又生”,表达了生命之永春不灭的信念和人的希望,是一首蕴含哲理的词作。

总之,杜牧诗歌风格自然朴实,意境优美。他的诗歌思想深刻、语言浅白易懂、感情真挚,受到了后世诗人的广泛推崇,被誉为唐诗中又一代杰出的代表人物。他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登高壮观天地间”等名篇,至今仍是经典之作,传诵不息。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杨素:隋朝宰相,杨坚的重要幕僚 | 下一篇:宋朝名相寇准

韩愈古文倡儒道

唐朝韩愈

韩愈(768—824年)是唐代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的关键人物,其文学与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文以载道"的核心理念,主张古文应回归儒家经典传统,反对六

唐朝科举制度变迁分析

唐朝唐朝

唐朝科举制度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选拔官员体系的逐步完善,对后世影响深远。其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初创与制度化(高祖至太宗时期) 唐高祖武德

安禄山范阳起兵乱

唐朝安禄山

安禄山范阳起兵是唐代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的重大叛乱事件,标志着“安史之乱”的开始。以下结合史实详细分析其背景、过程及影响: 一、叛乱背景1. 政

王昌龄诗家夫子

唐朝王昌

王昌龄被誉为“诗家夫子”,这一称号源于他高超的诗歌造诣以及对后世诗人的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称号的内涵与依据:1. 诗歌成就的开创性 王

李白醉酒戏权贵

唐朝李白

李白醉酒戏权贵的典故主要源自其狂放不羁的性格与唐代社会环境的碰撞,具体史实与传说交织,需结合正史与文人笔记综合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事件溯源1.

李白醉吟青莲诗

唐朝李白

李白醉吟青莲诗这一标题,虽非直接出自历史文献记载,但高度凝练地反映了诗人李白的精神气质、创作特色与人生志趣。以下从多个角度结合史实展开分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