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唐朝 >> 详情

武则天女皇纪

朝代:唐朝 | 时间:2025-06-02 | 阅读:628次
历史人物 ► 武则天

武则天女皇纪

武则天女皇纪

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zhào),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女皇帝,唐朝至武周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统帅。其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从唐太宗的才人到高宗皇后,最终自立为帝,改唐为周,开创了“武周”政权(690年-705年)。以下从生平、政绩、争议与评价等方面详述其统治。

一、早年经历与权力崛起

1. 入宫与初期野心

武则天14岁入唐太宗后宫,封为“才人”,赐号“武媚”。太宗去世后,依例入感业寺为尼。高宗李治即位后,将其召回宫中,封为昭仪。她通过政治手腕击败王皇后萧淑妃,于655年被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

2. 二圣临朝

高宗晚年多病,武则天逐步掌握实权,与高宗并称“二圣”。她借“建言十二事”推行改革(如劝农桑、轻赋税、广言路),同时打击关陇贵族集团,提拔寒门士子,巩固自身势力。

二、称帝与武周政权

1. 改唐为周

690年,武则天废黜儿子李显(唐中宗),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神都),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她创“曌”字为名,象征“日月当空”,强化君权神授的合法性。

2. 政治改革

- 科举扩招:首创殿试制度,增设“武举”,提拔狄仁杰姚崇等寒门官员,打破士族垄断。

- 酷吏政治:任用周兴来俊臣等酷吏打击反对派,制造“酷吏政治”恐怖氛围,但晚年渐趋缓和。

- 文化政策:推崇佛教(如赞助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修建),打压道教以削弱李唐的神学基础。

三、军事与边疆

1. 对外战争

武则天时期唐朝军事仍保持强势,692年派王孝杰收复安西四镇(龟兹、于阗等),维护西域控制。但后期契丹、突厥叛乱频发,消耗国力。

2. 兵制改革

推广“募兵制”,逐渐替代府兵制,为玄宗时代节度使制度埋下伏笔。

四、退位与评价

1. 神龙政变

705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发动政变,逼武则天退位,中宗李显复位,恢复国号“唐”。同年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与高宗合葬乾陵,立无字碑。

2. 历史争议

- 正面评价: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稳定(“贞观遗风”延续),文化包容,女性地位空前提升。

- 评价:酷吏政治株连甚广,晚年奢靡,传位问题引发动荡。

五、延伸知识

女官制度:武则天设立“内舍人”等女性官职,尝试打破性别壁垒。

文字贡献:除“曌”字外,还造“囝”“圀”等字,部分沿用至今。

国际影响:新罗、日本等国遣使学习其政制,东亚“女王政治”受其启发。

武则天的统治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关键过渡期,其政治手腕与矛盾遗产深刻影响了后世对女性权力的认知。

文章标签:

上一篇:隋代法律典籍《开皇律》 | 下一篇:赵光义灭北汉

杨贵妃与盛唐风华

唐朝杨贵妃

杨贵妃与盛唐风华是中国历史上极具标志性的人物与时代组合,代表了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的文化巅峰与社会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杨贵妃的

唐朝的贞观之治始末

唐朝唐朝

唐朝的贞观之治(627年—649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开创的治世,被誉为中国古代治世的典范。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军事强盛,为唐

卢照邻的悲苦诗

唐朝卢照邻

卢照邻(约634—约686),唐代初期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其诗风以悲苦沉郁著称,反映了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与精神困境。他的悲苦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

高适从军报国志

唐朝高适

高适(约704—765),唐代边塞诗派代表人物之一,字达夫,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人生轨迹与诗歌创作都深刻体现"从军报国"的志向,具体表现如下:1

武则天改元称帝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改元称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女主临朝称制并正式建立王朝的事件,其过程充满政治谋略与制度变革。以下依据史实详述关键点: 一、前期权力积累

千古女皇武则天治国之道的探索

唐朝武则天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正统的女皇帝,其治国之道融合了儒家法统、法家手段与女性独特的政治智慧,在唐高宗后期至周朝(690-705年)期间形成了一套具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