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西周农业工具演进史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6-04 | 阅读:7957次
历史人物 ► 国语

西周时期(约前1046—前771年)是中国农业工具发展的重要阶段,其演变与社会制度、技术革新密切相关。以下是西周农业工具演进的主要脉络及相关背景:

西周农业工具演进史

一、西周早期(前1046—前900年):继承与改良

1. 石器与骨器的延续

- 西周初期仍使用新石器时代遗留的石斧、石锛、石铲等工具,但工艺更精细,如石铲刃部加宽,更适合翻土。

- 骨器如骨耜、骨镰在部分地区沿用,但因青铜工具兴起逐渐减少。

2. 青铜农具的初步应用

- 青铜锸(类似铲)和青铜镢(掘土工具)开始出现,多用于贵族领主的“公田”耕作,因青铜资源稀缺,民间仍以石器为主。

- 青铜镰刀用于收割,效率高于石镰,但未普及。

二、西周中晚期(前900—前771年):青铜农具的推广

1. 工具类型多样化

- 耒耜的改进:木制耒耜(双齿耕作工具)普遍使用,部分镶嵌青铜刃口,提高了破土效率。

- 犁的萌芽:出现青铜犁铧残片(如陕西周原遗址),可能用于浅耕,但未形成成熟犁耕技术。

2. 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

- 王室设立“百工”管理手工业,青铜铸造技术提升,农具标准化程度提高。

- 《诗经·周颂》中“庤乃钱镈”记载了青铜钱(铲类)和镈(锄类)的使用,反映中晚期农具专业化趋势。

三、技术与社会影响

1. 农业效率提升

- 青铜工具使“耦耕”(双人协作耕作)更普遍,荒地开垦速度加快,推动“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发展。

2. 局限性

- 青铜农具未完全替代石器,因成本高昂且需回收重铸,普通农奴仍依赖木质或石质工具。

- 铁器在晚期极少出现(如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出土铁刃铜工具),但尚未应用于农业。

四、背景延伸

1. 与商代的对比

- 商代以木石农具为主,青铜多用于礼器和兵器;西周则更注重青铜农具的实用性。

2. 后续影响

- 西周农具演进为春秋铁器普及奠定基础,如《国语》记载春秋时“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斸”,铁器最终取代青铜成为主流。

综上所述,西周农业工具的演进体现了从石器到青铜器的过渡特征,虽受限于资源和技术,但为后世农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积累。

文章标签:农业工具演进

上一篇:早期文字演变:陶符到甲骨文 | 下一篇:西门豹治邺投巫安民

申侯联合犬戎攻周

西周申侯

申侯联合犬戎攻周 背景与原因 1. 政治恩怨与权力斗争:西周晚期,周幽王宠爱褒姒,废黜王后申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引发

周定公共和执政

西周共和

周朝(约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

共和行政代王政

西周共和

共和行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西周时期的一次重要政治事件,标志着周王室权力暂时由贵族共同执掌的过渡阶段。以下是围绕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1. 历史背景与

周厉王专利政策失败考

西周共和

周厉王专利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历史背景分析 周厉王(?—前828年)是西周第十位君主,其在位期间(前878年—前842年)推行的“专利”政策,是导致西周由盛转

周代占星术研究

西周国语

周代占星术研究是中国古代天文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结构密切相关。以下是关于周代占星术的若干关键

西周社会阶层的划分

西周国语

西周社会阶层以宗法制度和分封制为基础,形成了严格的金字塔式等级结构,其核心特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政治与社会一体化。以下是主要阶层划分及相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