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元朝 >> 详情

贤相耶律楚材传

朝代:元朝 | 时间:2025-06-24 | 阅读:4933次
历史人物 ► 耶律楚材

贤相耶律楚材

贤相耶律楚材传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玉泉老人,契丹族,辽朝皇室后裔,蒙古帝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在蒙古征服中原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被誉为“元代开国第一文臣”。其政治远见、文化包容理念以及对汉文化的保护,使其成为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中罕见的“贤相”。以下从生平、政绩、思想及历史影响等方面展开叙述。

一、出身与早年经历

耶律楚材出身辽皇室东丹王耶律倍一系,家族世代为金朝效力。他自幼受汉文化熏陶,精通儒学、佛学及天文历法,青年时即以才华闻名,金朝末年曾任开州同知。1215年,蒙古攻破金中都(今北京),成吉思汗听闻其名,召为幕僚。耶律楚材虽为契丹人,却以“治天下须用文臣”的理念打动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政权中少有的汉法推行者。

二、政治贡献

1. 改革税制与经济政策

蒙古初期征伐多以掠夺为主,耶律楚材力主建立固定税制。1229年,他向窝阔台建议推行“户调制”,按户征收丝绢、粮食等实物税,废除贵族擅征苛捐杂税的弊政。这一改革稳定了财政,为日后元朝“税粮制”奠定基础。

2. 保护中原文化

蒙古军队初期对汉地多行屠城,耶律楚材多次劝阻,保存了大量儒生与典籍。1237年,他推动“戊戌选试”,恢复科举选拔儒生,虽规模有限,但象征性地延续了文脉。

3. 制定律法

针对蒙古习惯法与汉地传统的冲突,耶律楚材参与制定《大札撒》补充条例,限制贵族滥权,并引入汉地司法原则。

三、文化与思想成就

耶律楚材主张“以儒治国,以佛治心”,其著作《湛然居士文集》融合儒家仁政思想与佛教慈悲观念。他精通历法,修订的《西征庚午元历》结合回回与汉地天文成果。此外,他在诗歌创作上亦有建树,作品多反映忧国忧民之情,如《过阴山》等。

四、历史评价与争议

后世对耶律楚材的评价两极:

正面:清乾隆帝称其“翊运真儒”,赞其以文化驯服武力;明朝学者王世贞认为他延缓了蒙古对中原的破坏。

:部分蒙古贵族视其为“汉化派”代表,认为其政策削弱了传统权力;元代中后期其主张被逐渐废弃,也引发对其实效的质疑。

五、延伸知识

丘处机的交集:耶律楚材曾与全真教掌门丘处机共事,二者均试图以文化影响蒙古统治者。

家族影响:其子耶律铸继承父志,后任元朝宰相,但家族在元中期后衰落。

墓葬之谜:耶律楚材墓今存北京颐和园内,乾隆时期重修,墓前石翁仲为明代遗物。

耶律楚材的生涯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碰撞下的政治智慧,其努力虽未能彻底改变蒙古统治方式,但为元朝汉化提供了早期范式。他的形象在后世不断被重构,成为中华民族融合史上的重要符号。

文章标签:耶律楚材

上一篇:寇准澶渊定乾坤 | 下一篇:蓝玉案牵连始末

元朝的匠户制度与技术传承

元朝元朝

元朝的匠户制度是蒙古统治者为了维持手工业生产与技术传承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其核心是将手工业者编入特殊户籍,世代为官府服务。这一制度既继承了

亦黑迷失出使

元朝色目人

亦黑迷失是元代著名的航海家与外交使臣,曾多次奉命出使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其事迹在《元史》和元代文献中有明确记载。他的航海活动不仅体现了元代中外

关汉卿元曲风韵千秋录

元朝关汉卿

《关汉卿元曲风韵千秋录》——一代戏剧宗师的艺术永恒 关汉卿作为元代杂剧的奠基者,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批判、鲜活的人物塑造和酣畅淋漓的语言风格著称

元朝与中亚的贸易

元朝元朝

元朝与中亚的贸易是13至14世纪欧亚大陆经济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范围及影响力均达到空前水平。这一时期的贸易活动以蒙古帝国的政治统一为基础,

元代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

元朝耶律楚材

元代民间信仰与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融合的特征,既保留了汉地传统,又受到蒙古、西域及藏传佛教等文化的深刻影响。以下从信仰体系、节庆习俗、日常生活

贤相耶律楚材传

元朝耶律楚材

贤相耶律楚材传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玉泉老人,契丹族,辽朝皇室后裔,蒙古帝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辅佐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汗,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