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秦朝 >> 详情

张仪连横破合纵

朝代:秦朝 | 时间:2025-06-17 | 阅读:4574次
历史人物 ► 合纵

张仪连横破合纵是战国中后期重要的外交战略事件,体现了纵横家对地缘政治的深刻理解。这一策略成功瓦解了东方六国对抗秦国的联盟体系,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分析:

张仪连横破合纵

一、合纵策略的形成背景

1. 秦国商鞅变法后迅速崛起,东方六国感到威胁。魏国公孙衍(犀首)于公元前318年首创"五国伐秦",标志着合纵策略正式形成。

2. 合纵本质是弱势方联合抗强的地缘政治联盟,参与者包括楚、齐、燕、韩、赵、魏,以"从约长"楚怀王为象征性。

二、张仪连横的核心手段

1. 远交近攻雏形:通过《战国策·秦策》记载的"事一强以攻众弱"策略,重点拉拢齐、楚等距离较远大国,分化韩魏等近邻。

2. 利益置换战术

- 公元前322年任魏相时,以"秦惠王愿归还部分河西之地"为诱饵(实际未完全兑现),促使魏国退出合纵。

- 通过商於之地六百里(今陕西商洛至河南淅川)的虚假承诺,诱使楚怀王与齐国断交。

3. 心理战运用:利用各国对秦国"虎狼之师"的恐惧心理,通过《史记·张仪列传》记载的"积羽沉舟"等威胁性言论施加压力。

三、关键破局战役

1. 丹阳-蓝田之战(前312年):

- 楚齐联盟破裂后,楚国孤军攻秦遭反杀,丧失汉中郡

- 此战使楚国从一流强国跌落,合纵体系失去支柱。

2. 垂沙之战(前301年)后续影响:

- 张仪虽已去世,但其构建的秦齐联盟继续发挥作用,齐国大败楚国,合纵再也无法有效重组。

四、战略深层次影响

1. 创造了"以外交补军事"的经典案例,秦国在孝公至昭襄王初期军力尚未绝对优势时,通过外交减弱抵抗力量。

2. 暴露出合纵联盟的结构性缺陷:

- 各国发展不平衡(如齐楚争霸矛盾)

- 缺乏有效约束机制(从约长无实权)

- 对秦国"分而治之"策略无反制手段

3. 为范雎"远交近攻"提供经验模板,这种分化策略直至秦灭六国仍在沿用。

延伸认识

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编年记》证实,张仪活动时期秦国对外战争频率显著低于后期,印证了其"以谋略代强攻"的特点。现代地缘政治理论中"中心-边缘"模型与此高度契合,秦国通过不断改变"连横"对象,始终维持着战略主动权。值得注意的是,连横成功根本在于秦国持续增长的国力支撑,纯粹的纵横术在秦昭王后期逐渐被直接军事征服取代。

文章标签:

上一篇:李斯谏逐客定秦 | 下一篇:汉朝的乐舞与百戏表演

秦代万里长城修筑考

秦朝秦朝

秦代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重大成就,也是秦始皇统一后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以下是基于史实的详细考述:1. 历史背景 秦灭六国后

秦陵兵马俑的未解之谜

秦朝秦始皇陵

秦陵兵马俑作为世界考古史上的奇迹,自1974年发现至今仍存在诸多未解之谜,这些谜团涉及军事、文化、工艺等多个领域,以下是目前学界关注的主要问题及背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

秦朝秦朝

秦朝对岭南的征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一步拓展疆域的重要军事行动,其过程与影响对中国南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围绕这一主题的史实与分析

秦代货币制度:半两钱

秦朝秦始皇

秦代货币制度的核心是“半两钱”的推行,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国货币统一的重要标志。以下从多个方面详述其制度特点及历史背景: 1. 统一货币的背景

平原君毛遂自荐盟

春秋战国合纵

平原君毛遂自荐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展现了毛遂的胆识与外交才能,也成为后世“毛遂自荐”成语的典故来源。这一事件发生在公元前258年,秦军围

合纵连横纵横术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军事策略,核心是通过结盟或离间来制衡强国,最终服务于政治目标。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