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春秋战国 >> 详情

合纵连横纵横术

朝代:春秋战国 | 时间:2025-07-28 | 阅读:4140次
历史人物 ► 合纵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军事策略,核心是通过结盟或离间来制衡强国,最终服务于政治目标。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其思想精髓至今仍被外交领域借鉴。以下是围绕史实的详细分析:

合纵连横纵横术

1. 历史背景与核心理念

合纵(南北联合):苏秦主张弱国联合对抗强秦,形成燕、赵、韩、魏、楚、齐六国同盟,通过《战国策·秦策》记载的"约从散横"策略遏制秦国东进。

连横(东西分化):张仪为秦国推行"事一强以攻众弱",利用利益诱惑瓦解合纵,如《史记》记载其以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楚国断齐盟。

2. 具体实施案例

合纵成果:前318年公孙衍首次组织五国伐秦,虽因联军协调不力失败,但迫使秦闭关十五年;前287年苏秦促成五国联合攻秦,迫使秦归还部分领土。

连横破局:前313年张仪欺诈楚怀王,导致楚齐反目;前288年秦昭王与齐湣王并称"东西帝",短期形成两强联合。

3. 纵横术的谋略体系

情报战:纵横家常派细作掌握各国动态,《鬼谷子·反应篇》强调"反听察情"的侦察手段。

心理博弈:利用统治者贪利、惧战心理,如《战国策》记载陈轸以"卞庄刺虎"典故说秦惠王坐观齐魏相争。

4. 历史局限性与影响

合纵因各国利益分歧难以持久,如齐始终保留实力;连横依赖秦国实力背书,最终演变为"远交近攻"的升级版。

汉代《淮南子》批判纵横家"权变无方",但司马迁肯定其"振危释患"的务实精神。该策略成为后世"以夷制夷"等外交思想的雏形。

5. 现代启示

国际关系中"均势理论"与合纵连横有共通性,如冷战时期美苏阵营对抗与第三世界国家的战略选择。企业竞争中的联盟与分化策略亦可见其影子。

文章标签:

上一篇:周文王兴周伐纣 | 下一篇:英布背楚归汉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

春秋战国秦国

秦统一货币、度量衡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改革,对后世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是关于这一政策的具体内容和历史背景的详细分析

秦灭六国统一路

春秋战国荆轲

秦灭六国统一之路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转折点之一,标志着中国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走向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帝国。这一过程历经数十年,涉及政治、

合纵连横纵横术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军事策略,核心是通过结盟或离间来制衡强国,最终服务于政治目标。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七

鬼谷子纵横韬略

春秋战国鬼谷子

鬼谷子纵横韬略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战略智慧体系,其核心思想源于战国时期隐士鬼谷子的学说,主要记载于《鬼谷子》一书中。以下从历史背景、核心思想

合纵连横纵横术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以苏秦、张仪为代表的纵横家提出的外交军事策略,核心是通过结盟或离间来制衡强国,最终服务于政治目标。这一策略深刻影响了战国七

合纵连横外交博弈

春秋战国合纵

合纵连横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大经典外交策略,由纵横家推动,核心目标是打破大国霸权或巩固自身优势。这一时期的外交博弈深刻影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