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历史百科 >> 西周 >> 详情

西周时期的畜牧业

朝代:西周 | 时间:2025-07-29 | 阅读:5721次
历史人物 ► 周公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农业生产力的补充,也是贵族政治、军事和祭祀活动的物质基础。以下从多个方面分析其发展状况及特点:

西周时期的畜牧业

1. 畜牧业的种类与规模

西周畜牧业以“六畜”(马、牛、羊、猪、狗、鸡)为主,其中马和牛的养殖尤为突出。

马匹:作为战争和车驾的核心资源,周王室设立专职官员(如“司马”)管理马政,养马场称为“厩”或“牧”。《周礼》记载“马质”负责马匹采购,“校人”掌管马的繁育与训练,体现军事化管理的特征。

:主要用于农耕(如“耦耕”中的牵引)和祭祀。《诗经·小雅·无羊》描绘“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反映贵族牧场规模。

羊、猪:常见于平民和贵族家庭,羊提供毛皮与肉食,猪是主要肉源。祭祀中“太牢”(牛、羊、猪)和“少牢”(羊、猪)的区分,体现等级化用途。

2. 畜牧管理与制度

职官体系:设“牧人”管辖放牧事务,“牛人”“羊人”分掌具体畜种,形成专业化分工。《周礼·地官》记载“牧人掌牧六牲,而阜蕃其物”,强调繁殖与供给。

牧场分布:王畿(今陕西关中)设有官方牧场,诸侯国亦发展地方畜牧,《礼记》提及“甸服”地区需向周王贡纳马匹。游牧族群(如犬戎)的交流促进了养马技术传播。

3. 社会经济功能

军事与交通:马车是战争和贵族出行的工具,《尚书·牧誓》记载周武王以“戎车三百辆”伐纣,马匹数量直接关联国力。

祭祀与礼仪:牲畜是祭祀的重要祭品,《诗经·豳风·七月》提到“献羔祭韭”,畜牧业与宗教仪式紧密关联。

手工业原料:皮革、骨角用于制作甲胄、器具,《考工记》载“函人为甲”,需大量牛皮。

4. 技术发展与限制

饲养技术:采用圈养与放牧结合,冬季储草(如“刍藁”)过冬。《夏小正》记载“正月……农纬厥耒,囿有见韭”,反映对牧草生长的观察。

品种改良:通过纳贡和战争获取优质畜种,如周穆王时期引入“八骏”,象征对良马的追求。

5. 考古与文献证据

陕西岐山周公庙遗址出土马骨和车马坑,印证周人养马的规模。甲骨文与金文中“牧”“牢”等字形,揭示了牲畜圈养的早期形态。《易经》“离”卦辞“畜牝牛吉”,反映对繁殖的重视。

西周畜牧业虽受限于农耕主体经济,但其在军事、礼仪领域的核心作用,推动了管理制度的完善,并为春秋战国时期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章标签:

上一篇:妲己祸国覆殷商 | 下一篇:屈原投汨罗江

周召共和的历史意义

西周共和

周召共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政治时期,发生在西周晚期(约公元前841年),因周厉王暴政引发国人暴动,厉王被逐,由周公、召公两大贵族共同执政,史

西周时期的漆器工艺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的漆器工艺是中国古代漆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了商代漆器技术的传统,并在器型、纹饰、用途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西周漆器以木胎为主,兼有

许文叔封许国

西周许文叔

许文叔封许国是西周初期分封的重要历史事件,反映了周王朝"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治策略。根据《左传》《史记》等史料记载,许文叔是姜姓吕氏的后裔,

周代的卜筮文化

西周孔子

周代的卜筮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与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通过占卜(卜)和筮法(筮)沟通人神关系,以预测吉凶、指导决策。这一传统可追溯至

西周时期的漆器工艺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的漆器工艺是中国古代漆器发展的重要阶段,继承了商代漆器技术的传统,并在器型、纹饰、用途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西周漆器以木胎为主,兼有

西周时期的畜牧业

西周周公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的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既是农业生产力的补充,也是贵族政治、军事和祭祀活动的物质基础。以下从多个方
友情链接